
来源:人民网-图说中国
人的城市化,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的融入城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据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并预计将在2020年左右,突破60%城镇化率的关口。然而,对于数以亿计的在沿海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这样的数字却多少透着些尴尬。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城市获得稳定的、持久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大城市在教育、养老、住房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壁垒,这个群体融入城市的路还有很长。而这样的尴尬境地,也在网络问政的留言中展现出来。
在 “两会来了 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栏目沿海某省的留言中,农民工网友呼求在城市拥有稳定、可预期生活的留言不在少数。一位在沿海大城市工作了10年了工友说,在城市打工“越久越没有安全感”,这位工友在某金属制品公司工作多年,但企业却一直没给其买养老保险,且多方反映无果,以至于“年龄越大越不敢在城市生活了”。如果说,社会保障不完善还只是让打工者“不敢”继续打工,那么高昂的房价则是让他们“不能”在城市扎根。一对来自偏僻农村的70后夫妇留言说,最大的心愿是“想在城里买个属于自己的落脚地方”,对于他们来讲,这样可以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房价太高了,几个月的薪水买一个平方。”
所谓“人的城市化”,无非是说这个人整个的生活,而非一个片段或一个截面的生活,都能在城市里实现。其实,这些城市打工者希求的都是极普通的生活憧憬:有个稳定的住处、孩子们能享有更好的教育、能照顾父母、老来有生活保障。这里又有那一项不是人之常情呢?如果我们再把视线做一个反转,就会发现“人的城市化”问题还直接牵扯着农村的诸多社会问题。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的网民留言中,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只身在外打工引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比比皆是。进一步讲,重视城市打工群体的民生问题,不仅是因为这与数亿农民工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城镇化进程的健康有序。近年来在沿海地区频现的“用工荒”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多年来在“人的城市化”上种种欠账的集中体现。
应该看到,网友留言中反映的不仅是问题,更有对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期待。一位来自农村地区的网友留言希望“政府可以加大力度保证农民工回乡就业”,让背包出去的打工者能尽量本土就业,照顾孤寡老人和儿童。而一名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则希望政府将更多精力投放到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上,在“用工荒”和“就业难”之间找到平衡点。值得欣慰的是,这样的基层建言,也得到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呼应。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将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相信对于数亿农民工来讲,这样清晰明确的政策方案,带来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更大信心。
网友两会建言汇总
贵州网友捎话两会:贫困县发展要从"治懒"开始
“这里是贵州西部的一个贫困大县,全县总人口140万,贫困人口约70万。虽然通火车,但交通仍然闭塞,民众生活水平普遍低下。这里的干部、群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懒!不勤政,缺少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详细]
黑龙江网友两会捎话:解决卖粮难 莫让农民伤透心
近日,一位黑龙江农民给领导捎话,他说,目前黑龙江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十分严峻,盼能得到解决,不要再让农民为了卖粮操碎了心。[详细]
湖南网友捎话两会:学校周围黑网吧多危害学生 望取缔
近日,一位湖南网友给省长留言,称自己儿子所在的娄底三中附近有很多黑网吧,“只要学生给钱,在学生进网吧的时候给学生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就允许学生上网”[详细]
网友建言两会教育篇:望小学成农村最耀眼"地标"
“我建议加大对农村学校建设的投入,把学校建当地最美、最安全、最耀眼的标志性建筑。”一名湖南网友通过“两会来了,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活动给省长建言,描绘自己心中的“中国梦”。[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