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 吴鸿亮)在2012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两国与会官员、学者和企业家均认为,中美经贸是全球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关系,虽然目前存在一些障碍,但应搁置争议,努力寻找新的利益汇合点。
商务部副部长王超指出,近年来中美经贸合作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中美早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当前全球形势严峻复杂,中美两国无法独善其身,各自面临不同的困难和风险。中美需共同应对挑战,妥善解决彼此的经贸关注。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更直言,中美经贸关系还有“四道坎”需要面对,分别为经济上的对立思维、政治上的冷战思维、制度上的互相指责与意识形态文化的差异,他希望双方能够超越与搁置这些争议。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指出,对于中美关系的前景历来都有乐观和悲观两种观点,中美关系太复杂也太重要,谁也承受不了这个关系严重恶化乃至对抗的后果。对此中美需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利益汇合点,从而充分推动大国利益的良性互动。
投资领域的未来合作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重点。郑必坚提出,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不足100亿美元,不到美国外资存量的0.5%;美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为700多亿美元,占中国吸收外资直接投资总量也不到1%,未来在投资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
原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对此则提出两个具体的建议:首先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的需求,但缺少资金,能不能找到一个办法,推动中国人参与到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第二,美国可以设立一个吸引中国投资的“经济特区”,“一讲特区中国人都懂”,以此使中美投资合作大大迈进。
投资领域以外,美铝全球副总裁陈锦亚提出,希望寻找更多中美企业合作的方法。他举例称美铝1986年就和中国中信公司在澳大利亚进行合资开采铝矿,以后还和中国五矿进行合作,帮助中铝上市等。陈锦亚希望能够同中国的合资伙伴们“一起赚钱”。
对于中美企业合作,吴建民也建议,中美间政府、大企业的合作比较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合作严重滞后。美国的中小企业有技术,中国的中小企业有一定资金,未来应创造条件开拓双方中小企业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