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播到腾讯微博

|
首届中国品牌创新大会现场
转播到腾讯微博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发表主题演讲
4月28日,以“创新品牌、创造价值”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品牌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先生在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认为,中国企业一直在努力打造品牌,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一个是中国企业多少有点急功近利,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关键;第二,我们的企业在创造品牌的时候忽略了整个中国和国际市场对质量的要求。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注重销售;第三,我觉得中国企业在推广品牌的时候,忽略了文化底蕴。”
首届中国品牌创新大会由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参考消息·北京参考报社、中国品牌监测中心联合主办。活动主办方希望通过中国品牌创新大会,为处于经济发展关键点的中国,寻求多元化的成长、发展之路。魏建国表示,媒体发起并主办这样的活动有着不同的意义。“最大的意义在于,媒体作为一个中介体,实际上是在做一个市场的评判。作为政府来讲,在市场经济中,可以把一些事情让出来,让媒体来做,让中介体来做,效果更好。如果再加上智库,加上企业,加上学者,那这个平台就更完善。”
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对此,本届大会还举行了“中国如何走创新发展道路”的主题对话。对于未来中国品牌发展之路,魏建国充满信心。“第一,充满信心;第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扎扎实实的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推。”(记者 王红岭)
4月28日,由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参考消息·北京参考》报社和中国品牌监测中心主办的 “首届中国品牌创新大会”在京举行。本次大会以“创新品牌、创造价值”为主题,与会官员及专家、企业代表从打造优势创新能力的路径、转型期的中国品牌发展、如何打造苹果式的中国企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在会上表示,首届中国品牌创新大会,既是对中国加入WTO组织十年的总结,也是一次对转变中国贸易发展方式,尤其是对以品牌为市场导向模式的新的探索。
魏建国对中国企业如何创造更多、更好的世界名牌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整合中国品牌的推进力度,并成立由媒体、智库和专家学者在内的公正评判机构。第二,强化对中国企业“品牌决定市场”的意识。第三,建立以创新、创造和创富为核心的品牌研究中心。第四,国家应尽快出台对打造老字号品牌的实施方案,更新经营老字号的观念。第五,鼓励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创新方面的活动。最后,国家应出台一系列在品牌创建、研发、推广方面的优惠政策。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局长李连仲指出,中国虽然已是经济大国、制造大国,但却是品牌弱国。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转变,就必须创造出更多的世界品牌。中国企业应该建立品牌意识,品牌培育是一个长期且艰苦的过程,需要政策上给予扶持:首先,要有效保护现有的名牌,严格打假;第二,鼓励中国企业在海外注册;第三,提升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品牌的创新和发展;第四,允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建立品牌产业发展基金;第五,对品牌企业在上市方面给予鼓励;第六,品牌商标应该可以作为银行抵押资产,同时建立品牌保险。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永真表示,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有40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但无论在装备、技术等硬实力上,还是在管理、品牌和人力等软实力上,都与国际品牌存在差距。“十二五”时期,央企必须要实现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央企的建设必须以品牌建设为依托,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管理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杂志副主编宋承敏指出,中国目前的品牌建设很不理想,原因在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的生存压力不大;此外,企业的品牌内功不足,在美誉度和忠诚度上与国际品牌仍存在较大差距。现在是品牌建设的大好时机,没有品牌就没有前途。中国企业要加强品牌意识,并把质量和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对于如何建设品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乃剑认为,人性善恶决定品牌优劣。“品牌建设究竟如何操作?其实品牌的建设与人性密切相关。商品是人生产的,品牌是人打造的,人性被扭曲,品牌就被扭曲,被扭曲的品牌就会受到市场的重罚。因此搞好品牌建设必须加强人性的修养,没有人性的品牌不会有高质量的商品品牌。”他认为,提倡以人为本、以善为本,才是品牌建设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