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技部、教育部签署“关于加强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合作协议”,标志两部会商机制正式建立。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
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分别代表两部签署合作协议。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代表两部介绍了合作协议有关情况及主要内容。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的代表作了交流发言。签字仪式由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主持。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实现我国2020年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科技部、教育部决定建立会商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加强科教协同,深入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两部合作内容主要包含六方面:一是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积极支持并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秀团队;二是加强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四是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提升高校科技资源公共服务水平;五是促进科教深度结合,增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六是扩大开放交流,提升高校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万钢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深刻学习领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自觉贯彻落实,积极推动科教结合。
万钢就两部门进一步推进科技和教育结合工作,着重强调六点内容:一是重在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二是重在协同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重在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四是重在提高高校科技平台共享水平;五是重在促进科教深度结合,增强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六是重在提升高校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为推进两部合作协议的顺利实施,万钢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围绕中心,大力推进改革。要深入分析当前要攻克的重点和难点,大胆开展改革探索,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有效促进人才流动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为国家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积累经验。二是统筹部署,形成合力。科技部将与教育部加强沟通和联系,在国家层面上统筹有关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合力,积极支持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并鼓励和引导高校参与创新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三是加快落实,务求实效。
要抓紧时间,抓住时机,在今后工作中尽快落实两部合作协议的内容,追求实效,切实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袁贵仁指出,此次两部签署合作协议,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着力提高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具体行动。
袁贵仁表示,教育部将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学科、人才综合优势,认真落实协议内容。一是坚持教育与科技相结合,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建立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坚持教育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引导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三是坚持政策引导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建立健全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四是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构筑创新人才高地。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家、领军人物和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五是坚持优化创新环境与形成优良学风相结合,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着力营造崇尚科学、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6所高校领导,10所高职院校领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新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学科技园、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新型科研院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负责同志,部分高校有关专家代表,科技部、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签字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