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武琼)昨天上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先后到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知识产权局、侨办、民族宗教局调研。他强调,要整合本地科技资源优势,形成广州科技创新合力。要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推动专利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让专利形成现实生产力。要与时俱进做好与华侨联谊联络工作,团结广大侨胞,增进彼此的感情。要突出工作重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副市长张骥、曹鉴燎、贡儿珍参加了调研活动。
昨日一早,陈建华一行来到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听取该局工作汇报。据介绍,今年以来,该局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上半年,广州市开通了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先导系统。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61家、软件企业970家,分别占全省26%和36%。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93亿元,同比增长7.5%。软件业务收入497亿元,同比增长37.3%。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54.8%。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光纤到户覆盖75万户,建成WLAN接入点13.5万个,市民卡申领登记人数247万人,市民网页开户量214.3万。
陈建华认真听取了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的工作汇报,并对该局工作给予肯定。他表示科技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已深入人心。广州近年来在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大有潜力可挖。陈建华分析了广州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所在:一是广州的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较好,广州集聚了70%以上的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和人才;二是广州市坐拥珠三角的产业基础;三是广州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国际合作交流基础较好。下一步,要进行比对分析,找准定位。通过将广州与科技创新强市进行对比,同时将广州与同类型的省会城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城市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经验,扬长避短。要加强组织引导,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和人员的创新能力释放出来,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向有效的目标突破。在科技资金的使用方向上要侧重于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在科技奖励方面,要研究提升“广州市科技进步奖”的品牌价值。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尽快与国内有关通信商磋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在明年实现无线城市、光纤入户、三网融合的目标,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离开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陈建华一行来到市知识产权局调研。据介绍,今年4月广州市获批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市知识产权局全力推进“广州市示范年专利推进计划”,1~5月,全市专利申请1062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376件,同比增长31.8%;专利授权858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86件,同比增长17.3%。同时,该局结合“三打两建”和“双打”专项行动,加大专利保护力度。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215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场所1585家,商品9553件。共立案500件,办结案件488件。与去年同期相比,立案数与办结数量均大幅增加。
听完市知识产权局的汇报,陈建华表示,广州市知识产权局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正说明了广州市的努力得到社会的认同。当前,广州市以“三打两建”为契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立案数与结案数同比均大幅增长,一方面说明保护知识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下一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一手抓高质量的专利授权,一手抓高效益专利的应用和交易。专利发明重在应用,不能仅仅只是追求在专利授权和处理专利侵权数量方面的排名,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专利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让专利形成现实生产力,直接产生价值。当前我市正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保护知识产权是题中应有之义。广州市要始终走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前列,打造一个负责任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软环境。
随后,陈建华一行来到市侨办调研。据介绍,广州市是全国最大的侨乡都市,全市共有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近360万人。近年来,广州市侨务部门充分发挥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以侨引智、以侨引资、以侨促贸活动,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次回穗考察,达成合作项目意向100多项,吸引697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广州,孵化企业500多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团结和维系了一支相对稳定,覆盖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各领域、各层次的海外侨界友好队伍,拓展了侨务公共外交,打响了“广州荣誉市民”品牌。
陈建华在听取市侨办的汇报后表示,侨务工作是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开路先锋,历史上曾经为广州的经济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侨务工作是广州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新时期要与时俱进做好与华侨联谊联络工作,增进彼此的感情。要做好困难归侨的解困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暖侨行动,广泛团结广大侨胞。希望我市侨务工作者把握新时期侨务工作特点,再上层楼,成为我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先进城市的有力支撑。调研中,陈建华重点研究了华侨博物馆的建设问题。他指出,建设广州华侨博物馆是广大海外侨胞的迫切心愿,要尽快确定选址,并开展前期文物征集工作。在选址方面,要选择在有华侨历史根基的地方,争取在今年底明年初奠基动工。在文物征集方面,要按清朝时期广州府的范围征集人物轶事、历史遗存。
最后,陈建华一行来到市民族宗教局调研。据介绍,广州市55个少数民族族别齐全,人数达63万。近年来,该局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各区、县级市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启动每年9月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等,在全社会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和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推进少数民族人员就业推介、法律援助等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与各民族地区驻穗办定期交流协调制度等。创新宗教事务管理,推进寺观教堂规划建设,制定《广州市宗教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努力创建一批宗教文化模范窗口,打造一条凸显岭南特色的宗教文化旅游风景线。
听取完市民族宗教局的情况汇报后,陈建华对市民族宗教局在促进我市社会和谐方面起到的作用表示感谢。他说,广州市的民族宗教工作有自己的特点,少数民族族别多,服务对象广,毗邻港澳,我市民族宗教部门工作卓有成效。他强调,民族宗教无小事,要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民族宗教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宗教活动场所的布局建设可以进一步优化。要以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的方式,推动民族宗教工作的开展。要制定《广州市宗教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实施细则,将《纲要》精神落实好。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