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巡礼之二
2011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3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1%,同比增长130%;高新技术产业投入 18亿元,同比增长19%。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累计335项,其中重点新产品累计75项;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户,开发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1项……说起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成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今天,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交出的这一组数据显得格外“扎眼”:无论从总产值还是从企业、产品层面评估,开发区的转型升级之路都堪称骄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共识。在这样的境遇下,开发区又走出了怎样卓尔不群、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
三大工程:点燃创新之火
创新似火,唯有激情才能点燃。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构想下,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大工程”点燃了企业创新之火,谱写了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项目资金申报工程。2011年,开发区完成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4项,为4家企业争取资金140万元,天参农牧获批省级成果转化1000万,汉邦科技获批省级成果转化和省科技专项经费540万。此外,开发区还获批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经费6户50万、市科技支撑项目7个;金恒泰获重大科技机构合作资金50万、省产学研合作110万。
企业家培训工程。如果说项目资金申报发挥了项目资金对企业创新的杠杆效应,那么企业家培训工程则做足了人的文章。开发区由财政买单,组织了区内40名企业家赴清华大学培训,举行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视野,搭建沟通平台,促进企业产品结构提升。省经信委即将举办的第十八届科技企业家高级研修班中,又将出现开发区企业家的身影。
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去年,开发区专利授权量达125件,同比增长346%;培育1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以此带动区内企业依靠专利制度,成为发明和申请专利的主体,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全区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罗列是枯燥的,却蕴含着创业创新的激情。要知道,充满激情的经济发展方式注定活力无限,也注定了不可限量的未来……
三大平台:夯实创新之基
科技创新必须以平台为依托。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可谓不遗余力。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强以企业科技孵化器、特色产业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为主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快培育电子、机械、食品等领域特色产业基地。“全区已拥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家。”当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毅历数这一组数据时,区内企业的创新热潮如火如荼。
近年来,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研发工作捷报频传: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态轴向压缩柱系统和静态轴向压缩柱系统;与江南大学共同研发的“集成化通用型智能模拟移动床色谱装置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被列入了“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药物制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装置”成果转化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的支持,且被列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重大专项项目(A类);公先后申报的江苏省生物化学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火炬计划,被立项批准。
纵观江苏汉邦在跨越发展道路上取得的累累硕果,成果转化平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搭建优越的成果转化平台正是市开发区孜孜不倦推进企业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开发区为企业搭建了从注册服务、企业孵化到研发成果申报、产品生产一条龙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地从事科技研发。”汉邦科技负责人对市开发区创设的服务企业110网络赞不绝口。
此外,开发区还着力搭建人才集聚平台,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吸引各类人才,鼓励海外、省外高层次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带成果来开发区创新创业不用赘言,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内,以淮安市百麦绿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红红火火的研发场景和成果已经说明一切。
三大产业:打造创新之城
去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IT、化工、机械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41.88亿元、118.86亿元和101.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8 %。“全区已形成IT、化工、机械三大主导产业。”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把三大产业作为打造创新之城的重要支撑,三大产业发展交出的成绩单也着实令人艳羡。
作为台资集聚高地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近400家台资企业入驻,这些企业一改昔日的传统劳动密集型模式,竞争科技创新、转型升级,走上以高科技发展的轨道。台玻研发的超薄玻璃基板项目,其产品为苹果等知名厂家青睐;明基达方电子开发多功能键盘产品,排名跃居世界首位;膳魔师家庭用品开发的时尚、现代的保温产品,世上无人能出其右;国宝空调的超节能环保空调,节能三分之二以上,掀起了空调业的一场变革……
是的,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是无根的城市,没有主导产业之城的城市是羸弱的城市,没有创新精神引领的主导产业,则是没有前途的产业。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见到的是,不管是三大主导产业,还是纺织、化纤、食品等传统产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创新的因子都得到了普遍注入。
政策是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石,也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领航者。今年以来,市开发区以推进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跨越为目标,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奖励办法》,设立企业加快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对规模企业培植、科技创新、名牌名标创建等方面的奖励;出台了《2011年工业经济目标考核办法》,设立工业经济贡献单位、列统企业培植、科技创新等专门奖项;出台了《关于开展创新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等相关技扶持 优惠政策措施文件着力增强园区吸附力,从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上强化了科技创新的战略主体地位。“目前,仅淮安软件园入园企业已经突破了100家,成为全区企业发展新引擎,成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升级、创新发展的重镇之一。”面对未来发展,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毅充满自信。 王金 杭卫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