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近日悄然上线外卖服务,最初将作为团购平台Amazon Local的一部分,首先登陆于西雅图地区的iOS设备上。无独有偶,百度借助世界杯的热度,前阶段也上线“刷脸外卖”服务,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百度叫外卖,用百度钱包支付。两大互联网巨头加入外卖O2O大战阵营,进一步加剧了该领域的竞争。为何国内外大公司在PC时代并不急于进军该领域,一到移动互联网时代都要争先恐后抢占这块地盘呢?其背后的战略布局意义是值得探讨的。
外卖服务背后的连接战略
之所以大小企业都如此重视外卖这块业务,首先必然是因为它内在巨大的商业价值。从消费者习惯来说,外卖是刚需,用户量有保证。总体来说,其体量并不比团购小。同时随着团购的市场红利逐渐消解,曾经依靠团购博取O2O市场先机的公司需要寻求新的机遇。
对于国内外的互联网巨头来说,涉足外卖O2O当然不是单纯为了商业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了拓展服务和支付场景,抢占人与服务连接的战略要地。PC时代,谷歌百度选择了连接人与信息、亚马逊阿里选择了人与商品。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设备所带来的颠覆让人们不再满足于原来的生态模式。国内外互联网企业都开始走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连接人与服务。如果明白这条主线,那么就不难理解互联网巨头的移动布局了。
百度的移动搜索已经成为最大的需求入口,不仅如此,百度还拥有十几款用户过亿的APP、 dulife智能健康设备平台和小度系列产品,共同布局丰富的服务场景。百度钱包的推出,意味着百度将支付能力打通其产品矩阵,建成充分连接“人与服务”的生态闭环。
在Google的战略中,建立人与服务的连接一直处于高优先级的位置,从操作系统Andriod到可穿戴设备Google Glass,从Google Map到Google Now,Google一直在潜心布局。今年以来又在与移动支付初创企业Square方面磋商可能的收购交易,欲打造搜索与支付之间的顺畅连接。
亚马逊近期在移动业务上,动作频繁,包括发布FIRE手机,其中Firefly这一核心功能获得业界高度关注,被誉为新的搜索入口;近日又上线外卖业务,并将在未来进军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眼看其在移动端连接人与服务的链条也逐渐成型。
生态闭环打造人与服务捷径
从以上布局情况来看,百度一直强调的“连接人与服务”已经开始落到实处。自从打通移动端生态闭环后,百度就不断尝试打造新的服务场景。百度继五一期间用手机百度为用户提供景点门票、电影票服务之后,近期又借势世界杯推出刷脸外卖活动。此前去哪儿网通过与手机百度合作的活动,以一站式门票购买的轻应用形式加上优惠机制,使得门票在线销量实现了25倍的增长,足以彰显百度“搜索+轻应用+支付”的移动搜索服务闭环的转化实力。
从连接效率来看,移动搜索的优势在于需求转化的精准度。通常情况下,当用户存在特定需求时,才会想到搜索,而百度移动搜索能够提供给用户精准的结果和一站式服务,结果是用户在手机百度中完成交易的可能性更大。简言之,移动搜索所创造的是人与服务之间的最短路径。
从技术角度来看,百度可以利用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等技术,优化移动搜索的结果,未来将更多用户的泛需求转化为消费需求;同时也能打造更多的服务场景,比如此前百度发布的“轻拍”就能让用户用手机直接拍海报购买电影票,而且这一服务的上线要早于亚马逊的Firefly。未来可以设想的是,基于这类技术,用户可以用手机拍摄任何他们看到的东西,比如街头美女的衣服、墨镜、皮包,然后直接用手机通过百度完成购买。这就实现了用图像代替二维码、文字,完全实现所拍即所得。
最后百度在连接人与服务上的优势还在于一如既往重视平台的建设。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之中,百度在用户、商家、数据和技术等各方面已进行广泛积累,为合作伙伴开放了大数据、云平台、支付、移动搜索流量等资源,构建起开发者生态和商业生态两大生态体系,奠定了连接人与服务的生态基础。
百度和亚马逊几乎同时进军外卖服务市场,显然并不是简单看重这个市场的商业潜力,其背后的战略已经明晰。这是一步大棋,通过把种子播撒到连接人与服务的每一个角落,为自己今后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准备一片富饶的土地。待到谷歌将自己的生态闭环补全之时,想必也会对服务市场发力,而那些在平台、生态上发展已经落后的企业,可能会在这个连接的时代提前掉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