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日消息,《金融时报》网站刊发署名为艾米丽•斯蒂尔(Emily Steel)的文章,分析新闻产业的近况,指出当大众为新闻产业的发展感到暗淡无望时,科技、慈善家和风投家却争相进入。
以下是文章内容全文:
马蒂·巴戎(Marty Baron)担任美国顶级报纸主编已愈14年。无论是掌舵《迈阿密先驱报》(Miami Herald)、《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还是《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削减预算、裁员几乎成了巴戎每年的必选项目。他本人也曾感慨:“这些(削减预算、裁员)似乎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不过,2014年似乎将是巴戎峰回路转的一年。去年,一片哗然中,亚马逊创始人兼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散金”2.5亿美元从格雷厄姆(Graham)家族手中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在此之前,格雷厄姆家族控制“邮报”已有80多个年头。拜贝索斯所赐,《华盛顿邮报》也不用再面对每季度分销报纸的压力。
虽然这笔收购完成不过六个月时间,但从已经启动的新项目可以瞥见,贝索斯本人对《华盛顿邮报》的影响力,以及全公司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媒体业务所付出的努力。在这些项目中包含一个有关拓展国内、国际覆盖能力的新项目,凭借它可向合作报纸和订阅用户提供付费数字产品的免费接入。这一项目将在今年5月正式启动,服务提供商并不局限于本公司,甚至可以包括任何出售订阅服务的公司,比如亚马逊的Prime寄送服务。
《华盛顿邮报》新闻部门目前约有员工600名,巴戎计划再招录30多位员工。为新项目招聘数据记者和编辑,意味着公司新项目将关注解释公共策略对现实世界影响,以及为编辑项目设计移动端产品。巴戎指出:“这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但我适应得还挺快。我们将以开阔的视野去思考未来,而非仅仅想着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惨淡经营。”
日渐萎靡的新闻产业一夜间迎来“第二春”。最近几个月中,数家风投机构以不同方式涉足发展前景黯淡的新闻产业,而获得投资的多数新闻企业已经难以支撑纸质出版业务。这其中包括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eBay创始人Pierre Omidyar与负责报道美国“棱镜门”的英国《卫报》记者Glenn Greenwald共同创立的新闻机构First Look Media,以及《纽约时报》前主编比尔·凯勒(Bill Keller)投奔的非营利调查性新闻机构The Marshall Project。值得一提的是,新闻初创企业The Marshall Project将拥有20到25名全职记者,每年的运营预算为4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凯勒指出:“传统新闻媒体模式已经过时,人们都在寻找其他的新闻消费方式。The Marshall Project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将成为一家非营利的新闻机构。”
1933年,格雷厄姆家族接手《华盛顿邮报》。80年风雨历程,从老格雷厄姆到凯瑟琳•韦莫斯(Katharine Weymouth),《华盛顿邮报》掌门已历经四代。虽然被收购,韦莫斯依然担任报纸的发行人。来自科技、社会慈善家及风投家们,正逐渐填补媒体产业广告收入缩减所留下的资金缺口。与投资人尼尔•巴斯基(Neil Barsky)恳谈后,凯勒最终做出了跳槽的决定。巴斯基早已经认识到,调查性新闻产业注定衰败,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激活这一产业的生命力。所以,巴斯基捕捉到了机遇:创办一家深度挖掘美国法庭和监狱制度的数字调查性新闻公司。他强调,过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新闻媒体无法对美国刑事司法制度进行深入报道,但其实这里面大有可为。
巴斯基表示:“正如每个村镇和每个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博物馆和乐队一样,美国也应该拥有独立的新闻行业。”
廉价出版技术,社交媒体的出现,都成为打造独立品牌、吸引读者的有力武器。这些因素在激励着产业创新。《滚石》杂志前执行主编、现任First Look Media编辑团队负责人埃里克•贝茨(Eric Bates)指出:“你能够看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正在发生。我们即将看到即时的新闻体验,很多人正在以不同方式做着这同一件事。”
韦莫斯表示,贝索斯并没有给拥有136年历史的《华盛顿邮报》制定严格的发展规划。贝索斯只是在交易完成之前,花一天时间拜访了《华盛顿邮报》总部,而且大多数时间在编辑部。韦莫斯还透露,贝索斯对“平板电脑阅读体验非常感兴趣”,并要求高管和编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赠与的礼物”,比如数字视频和读者的互动能力。
编辑部其实就是一个大实验室。《华盛顿邮报》将效仿《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针对外部分析和评论,推出一个撰稿人网络平台。《华盛顿邮报》还将推出一系列新的博客平台,并准备将业务运营时间拓展至全天侯,以便跟踪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和新闻线索。韦莫斯指出:“贝索斯坚信,全新的数字媒体时代,《华盛顿邮报》将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捷径。如果有的话,我们早就做到了。”
可穿戴科技:新闻业的新战场
《华盛顿邮报》数字新闻部门正在致力于研究,如何为类似谷歌(微博)眼镜Glass这类设备推送新闻。再如“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Snapchat及私密社交应用Secret的智能手表应用平台。 因此,制作人兼数字新闻部门的高级编辑科里•海克(Cory Haik)的办公室充满了对未来新闻产业的各种幻想。海克伸出手腕展示了她的最新实验成果。她使用三星智能手表,滑动几下在上面点开了《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此时,与智能手表相连的iPhone开始大声朗读文章内容。
海克坦诚,在新闻产业进行数字实验,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编译/舒小柯、青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