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当手机身上出现摄像头的时候,人们就在讨论一个话题:终有一天卡片数码相机会消失,被拍照效果也不错的手机所替代,而当苹果iPhone进入4S时代,人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智能手机对拍照这件事情的吸引力尽管今天数码相机仍健在,但却变得越来越“手机”了。
DC拍照也触屏
手机上的触控潮流是从iPhone开始的,此后市面上的主流智能手机都变成了大尺寸的触屏设计,曾经标榜输入快捷的全键盘设计已经成了历史。触控操作完全俘虏了用户的手指头,这种潮流也在入侵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的触控潮流最先是从卡片机开始的,触控的加入能让卡片机外观设计变得更加简单,精简掉一切能精简的按键,尽量把屏幕做得更大,以此取悦消费者的眼球。接着,触控开始进入更专业一点的微单相机领域,这时候触控的意义不仅在于减少按键,更讲究拍照体验的提升用手指头触控智能手机的屏幕,指到哪拍到哪的拍照体验完全颠覆了普通数码相机的拍照流程。加入触控对焦功能的数码相机让用户很容易按照自己的需求设定对焦点,让菜鸟级用户也能轻而易举地拍出构图不错的照片。甚至,最新的数码相机已经能做到跟智能手机一样的拍照体验不光触控对焦,还可以触控拍照,点击取景屏幕即可完成拍照,连相机快门都不用按了。
不过,跟智能手机的技术进步相比,数码相机就像蜗牛在爬。多点触控操作在智能手机上早已经大行其道,用手指头点击、滑动的操作都很流畅,但反观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具有触控功能的数码相机,无论是便宜的卡片机还是贵价的微单相机,大部分使用的触控屏幕还停留在电阻屏阶段,不仅不支持多点触控,用手指头点击、滑动的体验远不如智能手机上流行的电容屏流畅。跟一个季度更新一代产品的智能手机相比,一年甚至三年才出一次新品的数码相机厂商动作确实慢太多了。
WiFi+SNS
WiFi的出现让智能手机最大限度地保持在线状态,尤其今天的iOS、Android、WP等手机操作系统都具备了强大的互联网特性,只有接入互联网才有用武之地。WiFi的普及潮流也逐渐入侵DC。WiFi给数码相机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可以方便地传输照片。以往用户要把DC中的照片传输到电脑、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设备商,往往需要一个数据线,或者一个读卡器,数码相机只是一个记录照片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分享照片的工具。但WiFi让数码相机也变得具有分享功能了通过无线网络的连接,数码相机中的照片可以方便地传输到其他具备WiFi功能的设备上,摆脱数据线和读卡器的束缚。
WiFi改变数码相机的第二个变化在互联网。目前市面上带有WiFi功能的最新型号相机已经植入了SNS服务的分享功能拍照,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登入SNS账号,直接分享刚刚拍摄下来的照片,就像用手机拍了一张好玩的照片立马发送到微博上与好友分享一样。美中不足的是,在数码相机尺寸相对较小,且触控操作不是太流畅,甚至没有触控功能的情况下,用数码相机发微博确实比较折腾,尤其是输入文字。
数码滤镜成大热
在专业的图片设计软件Photoshop上,数码滤镜是其核心的功能之一,看起来这种高技术含量的玩意一般人很难灵活地使用,尤其是没有一些基本技术功底者很难在Photoshop中玩转数码滤镜。但是,当这种滤镜被搬到智能手机上的时候,一切变得再简单不过了。只需要点击一下拍照软件中预置的滤镜模版,一张拍摄得很普通的照片也可以被修改得美轮美奂。数码滤镜的应用目前已经在数码相机中大行其道。数码相机中的滤镜功能原理跟智能手机上的雷同,用户在拍摄了一张照片后,觉得颜色不是太理想,就可以用数码滤镜在相机中美化一下。即便不是大师级的用户,也能“修”出大师级的照片。
减磅瘦身再小一点
智能手机越来越轻薄,数码相机也要赶上潮流,减磅瘦身再小一点。数码相机向来无法做到像手机那样“粘身”,不光是因为数码相机的功能不像手机那样与人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它的体积和重量不如手机亲民。尤其是专业的单反相机,动辄一两斤的重量确实让人吃不消,对大多数人来说,在旅途中带着这么重的一个家伙简直就是受罪。数码相机的瘦身潮最近两年也有越吹越烈的趋势。越来越火的微单相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微单相机以其较轻便的体积重量,以及保留专业单反相机的拍照水平受到不少用户欢迎。不光微单相机的机身在瘦身从厚实的单反相机摇身一变成了消费机卡片机,连镜头也在瘦身过去动不动就是一个大可乐罐的体积变成了“小饼干”,不光缩减了镜头的长度,同时也保留了拍照的质量,让微单相机变得越来越便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