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日三人展第二回-大理
Three Arties of Guangzhou Daily Photography Exhibition II
策划 张伟清
策展人 颜士然 李波
总有一群人生活在边缘。有的常年居于孤岛,有的暂时借住他乡,有的隔离在都市的一隅。而更多的人生活在精神世界的边缘,摄影师们也不例外。
通过我们的镜头。黝黑的双手,空洞的眼神,失落的表情,崩溃的边缘,那都是表象。平和的笑容,坚毅的目光,有着憧憬与向往。
生命边缘的人们,游离于一种幸福的边缘、物质的边缘,游离着曙光和希望。希望记录的是他们的真实,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边缘地带的他们,希望他们明天能够过得好一点点。
这,就是摄影师想表达的……
大理,我们来了
“广州日报系列三人展”是广州日报摄影部新的展示模式,为广大读者展现了我报摄影记者除新闻外对艺术的追求。
2011年广州日报系列三人展第一回在连州摄影节亮相,共有骆昌威、邱伟荣和倪黎祥三位摄影记者参与。
2012年有幸参与大理国际摄影节,共选取了黄澄锋《缅甸艾滋病人》、乔军伟《在路上》、骆昌威《大衾岛》三组作品。
作为新闻摄影记者,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拍摄时政新闻。对于艺术,摄影记者似乎已越来越远, 这也是全国新闻媒体记者的通病吧。能够在闲暇时拍摄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更多的是对摄影的热爱。很庆幸,我们还有这一份热爱。这份热爱让新闻摄影记者能够努力保持一点追求、一点进步和一点信仰。于是,拍摄出来的东西是否可以称之为“艺术”也并不重要了,本次广日三人展的主题为《边缘》,摄影师拍摄的对象都是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一群人。这些人应该得到大家的关注和爱,这就是摄影师拍摄他们的初衷。
《缅甸艾滋病人》
缅甸,仰光郊区。这群人终于有了固定的窝。他们曾经四下流离,被群众驱赶。疾病带来的是死亡与恐惧,对待病人的不友好却是因为无知。传播在这个切面显得异常重要。摄影是一扇窗,向屋里的人打开世界的丰富性。拍摄他们,也是缘于同样的初衷展示他们的生存状态,展示他们的内心情感。这不是一个起点,更不是一个终点,有前人,当然更需要后来者,走近他们,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尊重他们。
黄澄锋
1983年出生,广东汕头人。2007年进入广州日报社摄影部,跑过许多地方,拍过不少照片,得过几个奖杯。他认为摄影是一门寻找的艺术,他将继续不停寻找下一个神圣的时刻,然后按下快门,相信勤能补拙。
《在路上》
这是一群借住他乡的人。由于某种原因,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在位于云南省某地的他乡搭起了帐篷,形成了一个新的村落。拍摄时,我常被他们的笑容感动。很难想象战争、疾病、死亡,时时伴随他们,而灿烂的笑容,如同高原上春天的阳光一样。在这个村落里,最大最好最结实的帐篷被用作临时幼儿园,帐篷外不远处是他们的家乡。
乔军伟
河南人,新闻研究生,2007年入职《广州日报》任摄影记者,他认为摄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又回味无穷,最好的照片永远在脑海里。
《大衾岛》
位于南中国海上的台山大衾医院,建于1924年,这些年来,1200多名麻风病人或康复,或葬于高山,或归于大海。他们凭着政府微薄的支助和自己辛勤地劳动,在这里住了几十年。通过自己的力量和相互的关爱,一点一滴地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2011年1月9日,最后的44位麻风病康复者告别了大衾医院,搬进了位于东莞麻涌镇全新的省泗安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和疗养。
骆昌威
1982年出生,广东四会人2005年进入广州日报社摄影部,曾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自然与环保类银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参加“南方纪实摄影展”、“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2011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展”、“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
欲了解我们在展会的最新动态可关注广州日报摄影部新浪官方微博:@广州日报摄影部,或者大洋网高清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