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芙-阿什克拉夫特是一位“室内及建筑外围”色彩咨询师。当你面对一面光秃秃的墙抓耳挠腮,发愁该将它刷成什么颜色时,你可以找她及时为你解围。她和色彩之间似乎永远都相看两不厌。她说,“色彩对我来说就像呼吸一样。”
对大多数人来说,“色彩咨询师”或许还是个新名词。然而,现年48岁的伊芙-阿什克拉夫特早已是业内知名的涂料专家。风头正健的她为Martha Stewart打造了著名的青白色“蛋壳”涂料线。最近,好莱坞“白头翁”史蒂夫-马丁的San Remo艺术收藏馆、以及阿玛尼的Casa陈列室中经典的白色及灰色基调也都是由她敲定的。
11月,她推出了28色涂料线,取名为“伊芙-阿什克拉夫特的色彩:基本调色板”。她的处女作《合适的色彩:为家中的每个房间找到完美的调色板》也于近期问世。无论是针对昏暗的曼哈顿公寓还是敞亮的格林威治麦克豪宅,这本书都提出了建设性的色彩方案。
此外,“建筑整形”也是伊芙的拿手好戏。最近她成功地挽救了一间越层式公寓。起初,改建工程使这间新公寓的所有缺陷均暴露无遗,开发商试图以棕色窗框与石灰白墙壁挽回败局,结果雪上加霜。伊芙提供的决策是用钢灰色涂料粉刷俯瞰曼哈顿桥的窗台,以舒缓墙壁与窗框之间的颜色对比。
无论是“色彩咨询”还是“建筑整形”,都是同行望而却步的棘手工作。伊芙就像是色彩业界的急诊师,诊断、开方,并拯救“色无能”。
色彩恐惧症
社会学研究认为,人类因选择而成长。可正所谓过犹不及,一旦面临太多选择,自诩“高级生物”的我们便会立刻被打回原形。比如说,来为房间换个色彩吧,听起来似乎是件很轻松可行的事情,你可能会认为需要做的选择只是决定选用英伦高端品牌Farrow & Ball还是占据主流市场的美国品牌Benjamin Moore。伊芙写道:“在纽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住所看上去更轻盈、更明亮。然而,如果这只是一间狭小昏暗的公寓,你必须学会随遇而安。这时你该怎么做?那就是把它变成一个大大的羊绒球,把它变成世界上最舒适的公寓。”
可走进涂料店的那一刻,你的满腔自信会遭遇一场重大危机。涂料制造商的盲目扩张正把这一切变得越来越复杂。20年前,Benjamin Moore提供的涂料色号差不多有2000个,如今这一数字已接近3500个,但仍不足Fine Paints of Europe的四分之一;Ralph Lauren的色号也已突破千位大关,其中包括特制的River Rock生产线,该系列将通过40种细分色调来“捕捉奔腾水流间古老溪岩的微妙质感”。
人们开始遭遇不必要的眩晕和焦虑,出现色彩选择障碍。最后在店里逛了一大圈,顾客们常常不堪重负,最终,百分之八十的人选择了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涂料。
House Beautiful和Elle Décor的前编辑玛丽安.麦克沃伊认为,“忽视个人喜好,以至于遭遇‘选择轰炸’。”这是色彩界问题的根源所在。正是由于这种问题的持续存在,才使伊芙的色彩咨询业蒸蒸日上。
此外,在西方,色彩承载着很深的寓意。人们常常将色彩和很多因素联系在一起:教养、品位、社会地位等等。人们对颜色的挑剔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
好“色”之徒
在接到工作定居于康涅狄克州的艺术爱好者理查德-贝克的紧急求助后,伊芙迅速以“黑色”方案解决了对方的“谷仓颜色危机”;她成功地将百老汇演员B. D. Wong的楼梯变成了一只“木瓜”。她甚至还帮助一位朋友选定了牙罩冠的颜色。
不过,迄今为止最离奇的任务来自“光之画师”托马斯-金卡德。他聘请了伊芙,从其“荧光森林”以及“美国国旗”系列画作中提取出“鼓舞人心且有益健康的”涂料线。怎样才能将可爱的手绘窗纸上的荧光粉红变成和谐的墙上装饰?苦思良久之后,伊芙演算出了400种色调,成功解决了顾客的燃眉之急。
伊芙介绍说,“我想人们常对色彩有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它意义重大而又难以控制。有位权威学者将对色彩的恐惧、排斥现象命名为‘色彩恐惧症’(Chromophobia),最近我在做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出现这种情况后,人们常常会去阅读色彩方案方面的书刊杂志,然后得到的结论是,光鲜色彩是那些乡土气十足、没有见识的人所追求的东西。”
尽管市面上可供选择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可在正式做出决定之前,每款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结果。在这一点上,与色彩咨询师可能遭遇的“核爆冲击”相比,顾客挑选颜色时遭遇的“选择轰炸”简直不值一提。
比如在为Fine Paints of Europe 设计新生产线时,将1.4万个样本层层过滤,最终筛选出28种色调;淘汰近半数方案之后,伊芙才帮助Martha Stewart才敲定了如今的280个色号。
B=《外滩画报》
A=伊芙-阿什克拉夫特(Eve Ashcraft)
“色彩涂料商好心办了坏事”
B:你是如何从事这一行业的?
A: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人们总是被过多的色彩搞得头晕眼花,但我好像从没有过这种感觉,这让我有了从事这一行的天然优势。我读了美术学院,毕业后来到纽约,和很多艺术家朋友混在一起。我做了三四年的自由职业者,画装饰画什么的,这在1980年代后期是一件很酷的事。之后我去了一家知名装饰涂料公司,在那儿我学到了不该做哪些事情,比如区别对待客户、矫揉造作、胡乱挥霍……现在想想真是恍若隔世。
B:你认为色彩的审美循环是怎么发生的?比如现在风靡一时的室内装潢色彩过段时间会落伍,可十几年后同种颜色又会流行起来?
A:这的确很有趣。我也会经常这样提醒我的客户。对于有些目前看来很炫的颜色,我告诉他们:有些电台上经常播出的那些歌曲,我们一时会觉得怎么听都不够;但是过了一周,我们也许就再也不想听到它们了。但是十年后的某一天你又听到它们,一种微妙的感觉又会袭来。感官也同样会对色彩做出这种反应。审美循环的出现是和甜腻效应相对应的。
B:在Martha Stewart工作的经历如何?
A:那可是一生难遇的经历。Martha Stewart真的是位天才,她机智过人,做事雷厉风行。她不断强化我的自我认同,“你很擅长做这个,你该坚持做下去”。她给我们很大的空间去开发涂料线,对她来讲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开发涂料线的时候我会整天站在一堆涂料桶中间,调色配色。Martha会帮我递桶子,对我说,“我喜欢这件瓷器”,“我喜欢那个陶罐”,“到我家来玩吧,看看我的猫”。
B:对你来说色彩是一种语言吗?有没有比这更恰当的比喻?
A:色彩对我来讲就像呼吸,虽然听起来酸掉人的大牙。我并不是沉迷于每种色彩本身,而是色彩的综合效果。就像音乐家不会迷恋某些个音符,而是痴迷于它们的交响那样。
B:当你走进一件房间时,是如何做出色彩方案决策的?
A:关于这个我还写了一本书。这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个难题。人们对色彩怀有恐惧感,客户给我打电话时总是一幅手足无措的样子。
B:为什么西方文化对色彩的态度这么谨慎?印度人对色彩就毫无恐惧可言。
A:其他文化中都有正统的色彩,他们对色彩的判别似乎与生俱来。而西方文化对色彩意义的解读就复杂得多,虽然这与宗教关系不大。另外一点原因我在书中做过重点论述:就是我们可选择的颜色范围越广,选择起来就越困难。我想在这一点上,色彩涂料商真的是好心办坏事了,本想通过开发更多的色彩来扩大顾客的选择范围,却因为忽略了顾客的微妙的心理反而把事情搞糟了。虽然市面上有一万两千种颜色可供选择,可事实上卖出的涂料有百分之八十是白色系列。
B:你是如何帮助顾客选择个性化色彩的?
A:有时候获取顾客信息的唯一线索是他们的穿着。我可能会问他们,是不是经常穿这件毛衣,是不是总穿黑色,云云。着装色彩通常可以反映人的舒适度。我书中有一章就是关于情绪对人着色习惯的影响。当心情放松,喝了一杯玛格丽特之后,也许你会觉得蓝色是你见过最棒的色彩。这时我的建议是,你的Tribeca loft一定不可以是这个颜色。
B:色彩的名称常会影响人们的选择,所以多数公司才用色号而不是用词语来给每款颜色命名?
A:没错。我从来只跟客户讲色号,有些客户会因为颜色的名字而拒绝某种颜色。有时顾客对某款颜色犹豫不决,可以适时用一些名称来让他们接受。
B:你说你沉迷于协调各种颜色,你受过什么相关培训呢?
A:我在罗德岛艺术学院读过美术专业。绘画能让人深刻地理解如何协调颜色。同时,你也会养成对色彩不协调性的敏锐判别力。我的母亲是一位画家,所以我从小就频繁接触各种色彩。我经常会把单独地看某种色彩比作单独听某个音符,这样品评某种颜色显然是徒劳。某种颜色只有放在具有协调性的一个整体中去看才有意义。
B:你在罗马的学习生涯是如何影响到你日后的事业的?
A:罗马的建筑物捕捉光线的技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地中海气候让那里全年光照充足,每天特别是在下午晚些时候,落日的余晖洒在这些典雅的建筑上,罗马的伟大一览无余。罗马有太多唯美的建筑物和雕塑,在这里住惯了,很容易沾染上这种气息。罗马历史悠久,罗马人很早就学会大胆运用色彩,甚至给每种颜色都赋予不同的政治意义。在古代罗马,颜色也分阶级,平民着紫色会被判死刑。现在的罗马城色彩纷呈,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色彩以及光线对色彩影响的场所。罗马的光线比纽约更柔和。
B:我们选择的色彩具体是怎样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A: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少去思考这个问题,尽管我们周围的所有东西都有色彩。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做出的很多决定也是基于色彩,比如说要穿什么颜色的针织衫,开车也要注意红绿灯。同时,我认为我们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房间色彩的左右,有人专门做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我帮助顾客选择色彩时,不常依赖这些科学研究,而是比较侧重于倾听顾客的感受和要求。他们对特定颜色的反应程度常令我惊讶。有趣的是每个人对同一种的颜色都有不同的反应,世上似乎没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色彩方案。
B:现在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开始将室外和室内色彩设计作为区别于整个建筑过程之外的一项独立设计项目。你通常是怎么和建筑师、设计师们协调来开发色彩方案的?
A:我很喜欢和建筑师们合作,他们真正理解并重视色彩咨询师们的工作对一项工程总体的影响。我会去场地进行实地勘察,和顾客和建筑师们交谈,然后进行拍照等资料搜集工作,比如建筑面积、光线情况等,以获取宏观而清晰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我会从色彩作为建筑项目的一项要素的角度出发,制定色彩方案。我会不断提取涂料和材料样本来评估、测试和改进。在一个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项目组工作感觉很棒,首先这样做项目产出优质专业,而且大家可以在交流中学到很多其他领域中的专业知识。但是有些建筑师仍然将色彩作为一项项目的后期工作,不把它纳入前期的统筹规划中。但是和建筑师们的很多次合作后,我愈发认识到先期开发色彩方案对项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