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市规委会审议结束后,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王东、副局长叶浩军还专门向媒体通报了海心沙临时建筑审批的情况,不仅解释了在当时的条件下为何同意先按临时建筑审批,更解释了为何现在又赞成对其进行永久保留。
建亚运开闭幕式场馆不违反规划
在通报中叶浩军说,自2000年政府开展《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起,海心沙已定位为城市旅游、观光、休憩和庆典集会场所。其后完成的《海心沙市民广场城市设计》延续了此规划定位,明确为能适合城市庆典活动、较大规模的集会和社团活动的市民广场,是市民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到了2009年,市规委会审议通过的《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北段核心区城市设计》,进一步明确海心沙岛将兼顾大型活动的集会需要,当时还专门表明,它可能会被用于2010年亚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场所,如果城市设计概念与亚运会要求如有冲突,应以满足亚运会要求为主。
“因此,选址并批准在海心沙岛建设亚运会开闭幕式场馆与历次多轮规划对海心沙岛的定位是吻合的,体现了海心沙岛作为举办庆典活动的公共场所的规划要求,并不违反海心沙规划。”
海心沙有创意保密要求
通告还透露,在2009年4月亚组委正式批准采纳了亚运会开闭幕式在珠江母亲河与新中轴线交汇处的海心沙岛及周边水域举行。此时,距亚运会开幕仅有一年多,时间非常紧迫,所以当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满足亚运会开闭幕式场馆的赛时需要,对于其赛后的使用功能没来得及做充分研究。
海心沙看台的设计师胡展鸿也说:“亚运会开闭幕式是在2008奥运会之后广州才开始做准备的,而陈维亚导演团队也是在奥运结束后才接手的,再加上最初开闭幕式一度放在奥体中心,后来才改为在海心沙,等这一切都确定之后,其实留给海心沙的建设时间也很短了,如果要按照常规程序先改规划再建设,算上规划设计和审批走程序,时间是非常紧的,所以只能采取先建设,未来再改规划的办法。他补充说,另外一个原因是开闭幕式场地设计和创意有保密的要求,这些注定了海心沙建设无法像一般建筑一样,先改规划再进行建筑设计。
由于当时对赛后永久利用功能并未确定,且赛后还要根据永久功能进行适当改造,开闭幕式场馆建设工程又是亚运会开闭幕式保密工程的一部分,经综合考虑,对亚运会开闭幕式所涉及的建筑先以临时建筑的形式作出了规划行政许可,同时,在许可时特别要求建设单位编制详细的赛后利用规划方案报市规划局审批,以确定永久性建筑的控制要求,并再进行永久功能的规划许可。
使用期超两年也非违建
叶浩军还趁此澄清了关于临时建筑寿命只有两年的误解。他说,目前国家、省、市的相关法规并未对临时建筑的具体使用期限做规划,只是市规划局在内部的管理文件中有表述:一般情况下临时建筑(主要是针对经营性建设项目)的有效期为两年,超出两年的,要申请续期。这也是说,广州临时建筑使用年限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在每次的规划许可批文中都有注明。
他强调说,对于涉及公益性或涉及公共安全、公共设施的临时建设工程,其使用期限视具体需要确定,对于亚运会开闭幕式场馆,市规划局在作出规划许可时,也根据具体情况,未特别限定其使用期限,因此该工程不存在“使用期超过两年、变成违法建设”之说。
“虽然亚运会开闭幕式场馆是以临时建设进行规划许可的,但当时已考虑赛后改造和利用,一开始就是按永久性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造的,不存在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