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作为中国近百年间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在画坛独领风骚。他在中国传统绘画变革中的贡献不容否认,并有着深远的影响。
恒利拍卖公司经多方奔走,得到藏家的鼎力支持,征集了傅抱石先生16件绘画精品,推出重中之重的傅抱石先生的作品专场,此次征集到的傅氏作品,涵盖了先生金刚坡时期至建国后六十年代的代表品种。
云游山水,画作题材广阔
抱石先生原名瑞麟,祖籍江西新喻人,家境清寒,然其幼极聪慧,知书上进。初识篆刻绘画即能酷肖,尚东渡日本,攻读东方艺术史。他勤于探访,广泛接触,学术上的进步“一日千里”,奠定了艺术发展的基础。
日后,在世纪风云的影响下,傅抱石先后在重庆和南京两个文化生态圈中生活,并在这两个具有不同历史文化氛围的地域内,创作了许多与地域和时代相关联的作品,其中反映这种地域与时代不同的表现。有着对待社会的不同取向,其中表现出来的内在联系,既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形态在知识份子身上的影响,又反映了傅抱石在人生和艺术发展道路上的个性特点。这是一种基于时代的选择。
傅抱石的绘画,大致分三个阶段:从1923年起至1932年,他钻研历代山水画的发展理论,并融汇到绘画、提款和用印上;之后抱石四处遨游,集多地多国不同的山川风物融会创造,在广阔题材的画作中体现出来;到了1950年以后,便是抱石先生山、水、人物的丰盛期。多种多样历史人物、仕女的形态、大自然与人的配合……在画家笔下更显气势和姿态。虽粗服乱头,然能於混沌中透出光明。
以题材论,抱石先生的作品中有雪景、峡江、人物、松岩、泉瀑等;以形式论,则有立轴、横批、成扇、小品……可谓应有尽有,精彩纷呈。
窈窕仕女,源自文史典故
抱石先生的人物仕女画,大多与文史和典故有关,表现女性的人格美。 《柳烟情思》和《东山逸致》分别表现唐人诗意和东晋谢安东山携伎赏玩的雅致。图中女子体态丰腴,雍容华贵,脸都略施粉黛,媚而不俗,眼中含情脉脉,神情恍惚;谢安则潇洒雅逸,富有韵致。人物衣纹线等轻盈舒展,着色洁丽淡雅。发髻经多遍渲染,乌而不结,层次丰富,匠心独到。
人物画作中,还有不少作品曾多次上拍、多次著录,如《湘夫人》图就有五次著录,此图取材于屈原《九歌图》,是先生笔下常见的题材。湘夫人这美丽的爱情故事。元人张渥和明代文征明都曾画过,他们笔下是典型的古代仕女形象。多为白描或工笔重彩手法,而抱石笔下的湘夫人则被赋予现代女性的气息,并注意到了眼神的刻画,其眼中的忧郁与不安,生动而真切,他用笔松动而美妙,设色淡雅而不俗。淡墨散锋皴出波浪的灵动浩渺,这是其独特艺术手法。
山水之作,展现独特视角
山水是抱石作品中极具影响力的题材,画家以其独到的视角和创造力,表现巴山蜀水,金陵山色和历史典故,如《赤壁怀古》、《赤壁夜游》笔墨简练,情趣横生,特别作于1943年的《赤壁怀古》构图奇特,游船置于绝壁之上,大有一泻千里之势,堪为绝唱。
作于1961年的《雪山》图是傅氏难得一见的雪景图。写燕山雪景,山势婉转起伏,大开大合中含精微匠心,具磅礴气象,勾、皴、染、擦,笔劲且苍,墨润而清。纯用水墨,又惜墨如金,通幅素裹,呈晶莹透明之状,这是日光、雪光的交汇,加之冉冉浮动的薄云,真是大自然神奇的一幕,至为珍贵。
抱石时常引诗入画,看他的画,诸如《瀑岩论道》、《崇山问道》、《松山行吟图》、《江送别图》、《平沙落雁》等,可见画家笔下亦如有诗意在流淌。飞瀑、流泉、云霭、松岩,水榭,本身就一个诗的境界。其写景可谓粗眼乱头,即所谓的“抱石皴”,但景中人物却不嫌其工,刻画传神。
傅氏作品,一件已令人神往,况十余件集中而来,其不啻瑶池仙游,令人瞠目结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