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出现“逢岗必证、逢证必考”,就是有些部门借发证和考试机会,收费牟利。不能排除,有些资格证制度是多余的,并没有起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行业服务质量的作用,但政府有些部门仍乐此不疲,还是盯着一个“利”字。考试越多,证越多,不但增加就业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增加权力寻租机会
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拟从事出租汽车客运服务的驾驶人员应当申请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目前,草案正公开征求意见。(《新京报》10月25日)
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出租车行业,这无疑会让民众获益。如果制度得到好的执行,也必然有利于出租车司机素质的提高和出租车服务质量的提升。
但这一制度刚提出即遭到强烈质疑,有人指出:无非是为了收钱。的确,之前不少从业资格制度,最后都只剩下收钱,至于考试、培训,都成了形式。就业促进法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很大一部分民众就认为,现在已到了逢岗必证、逢证必考的地步,很少有人关心考试真正有什么用。从业资格制度,在一定范围内被指成了有关部门的创收手段。
通读交通运输部起草的管理规定,看不到收费内容,但经验告诉我们,从考试到注册到继续教育等各环节,收费是少不了的。既然收费如此让人提防和反感,那么这次的出租车司机从业资格制度能不能尝试不收费呢?
既然实行从业资格制度是为了提高客运服务水平,那就是出于公益,为此进行公共投入的理由当然正当。而且,政府免费进行培训的先例并不是没有,金融危机让国内出口制造企业受到冲击,农民工大量返乡、无业可就时,一些地方和部门就对他们进行过免费培训。对出租车司机进行免费培训,受益面会非常广泛。
更重要的是,职能部门自己投入,更能保证从业资格制度取得好的效果。职能部门花了钱,所谓花自己的钱心疼,这种付出的压力能让他们注重花钱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把好资格关。当然,公共投入,本质上也是花他人的钱办他人的事,但相对花出租车司机的钱,“他”的距离要近得多。
而且,免费培训和获取资格,能够防止资格证制度泛滥。之所以出现“逢岗必证、逢证必考”,就是有些部门借发证和考试机会,收费牟利。不能排除,有些资格证制度是多余的,并没有起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行业服务质量的作用,但政府有些部门仍乐此不疲,还是盯着一个“利”字。考试越多,证越多,不但增加就业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增加权力寻租机会。在从业资格制度中,考试权、资格授予权,都有一定的寻租空间。仅考试来说,多个环节都能滋生腐败,出题、考试内容选择、监考、阅卷等,都可以拿来交易。如果让职能部门自己承担资格制度的成本,资格证必然大大减少。
除了上面所说的,交通部门的财源并不少,比如,高速公路的大量收费,远远不止用于还贷,大量违规收费就是成本外收入。2008年国家审计署审计发现,辽宁、湖北等16个省份在100条公路上违规设置收费站158个,至2005年底违规收取通行费149亿元;广州花都公路收费站1年收费4000万元左右,18年来至少收费10亿元,而其中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有这么多收入,往出租车司机从业资格制度上投入一点,这能成为问题吗?
针对即将出台的出租车司机从业资格制度,有网友发帖说,不收费才是真正为了提高服务水平。为了打消公众疑虑,交通运输部门能否做一个突破呢?(谢昱航)
反对给的哥设“学历门槛”的七个理由
国家对出租车驾驶员拟实行从业资格制度。10月24日起至11月25日,由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的《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征求民意。(《新京报》10月25日)
搞从业资格管理,咱当然不反对,可阅读了“申请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三个前提条件,就有点纠结了:第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1年以上。这条没问题,新手不靠谱儿,拿到驾照的马路杀手也遍地都是,让他们开出租车乱跑,只会加大事故量。第二,近3年内无重大以上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这条也没意见,老闯祸咋能开出租车?第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这条就有问题了!
在坐在办公室里制定政策的人看来,现在硕士、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所以限定个高中学历算啥。但放到出租车驾驶员这个特定行业,这样的门槛就太高、太僵硬,如果通过了并严格执行,不仅将挡住大批的哥的姐的生存之路,还会导致很多现实问题,应该尽快修改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原因有七:
第一,年初有调查称,全国现有出租汽车驾驶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约为52%,高中学历者约为43%,高中以上学历者约为5%,设定一个“高中学历门槛”,将令一大半现有驾驶员无法从业;
第二,这个行业很多从业者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在偏远地区,农村孩子上高中的比例非常低,不应该把他们的这条就业通道用制度堵死;
第三,我国出租车驾驶员平均年龄为39岁,有大量“40/50”人员,他们二三十年前上高中的概率更低,现在让他们突然“开不成”了,如何接受?
第四,我国法律规定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不包括高中,作为基础性门槛,没有理由定得比这个更高;
第五,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稍高,中小城市和不发达地区高中比例太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准入条件是全国性规定,不能只照顾“北上广”的现实,而不照顾“新西兰”等西部地区;
第六,很多学历不高的农村人往往更吃苦耐劳,更能做好服务业,没道理因为学历不够就扫地出门;
第七,出租车行业需要驾驶上的专业技能,跟手里握一个高中毕业证还是初中毕业证的关联确实很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就可以把驾驶工作做好……
横看竖看,出租车驾驶作为面向基层劳动者的行业,不顾现实地设立“看起来很好”的高中学历门槛,不仅将影响到就业状况,还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初中学历”的门槛才比较适宜,此前很多地区也是这样规定的。而服务素质需要通过从业之后的继续教育、强化管理,来加以改善。在行业内进行优胜劣汰,新陈代谢,那都是可以的。所幸,现在还在征求意见阶段,我强烈建议修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这一条。(毕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