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 不久之前,一份飘着墨香的《乌蒙新报》(试刊号),出现在贵阳、毕节、六盘水广大读者的面前。这张由六盘水日报社和毕节日报社跨区域联合出品的结晶,虽然只是试刊号,却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不仅是六盘水市、毕节地区新闻界的一件喜事,也是贵州新闻界、文化界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桩大事,更是六盘水日报社多年来坚持走市场道路,在尝试文化体制改革发展上的又一次创举。
《乌蒙新报》前身是由六盘水日报独立创刊的《凉都晚报》。2010年年底正在苦苦思索《凉都晚报》发展路子的六盘水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高志新眼前一亮:走跨区域合作办报的路子,应该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报纸做大做强的一条好路!至此由六盘水日报与毕节日报整合两地资源,打破地域观念,实行跨区域合作,用《凉都晚报》刊号,一张全新的生活服务类都市报纸《乌蒙新报》诞生。8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复《凉都晚报》更名为《乌蒙新报》。
这不是六盘水日报第一次“吃螃蟹”,六盘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走在改革创新求发展的路上。
1994年10月31日,六盘水日报社被明确为六盘水市新闻改革试点单位。当年年底,一个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宣传与经营“两分开”、“事转企”为重点的改革工作,迈开了改革创新求发展的步伐。
接下来,六盘水华鼎印务公司、六盘水达隆房地产有限公司、六盘水天地人和文化商贸公司、六盘水最大的文化用品超市和旅行社、六盘水神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相继挂牌成立,面向市场。
从印务到房地产,从餐饮到旅行社,六盘水日报社的触角伸到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他们渴望在多元化经营上找到突破口。只要符合政策、有利于报社发展,什么产业都可以尝试,什么事情都应该努力去做。这已经是六盘水日报社上上下下的共识。
现在每年六盘水日报的收入上千万,资产上亿元。不但报纸容量不断扩大,喉舌作用充分发挥,多种经营也搞得风风火火,实现了报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高、双促进。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六盘水日报一直在积极探索,扩展报纸媒体的多元化道路,在文化产业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高志新说,窥一斑而知全貌,从六盘水日报所走过的道路可以清晰明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六盘水日报是先行者,探路者,更是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