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4%以上,带动就业较“十一五”期间将增长50%。
金黔在线讯 近日,记者在遵义市采访时获悉:“十二五”期间,该市在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既定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文化支柱产业。
遵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张明辉说,通过近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氛围得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提高到4%以上,带动就业较“十一五”期间将增长50%,遵义城市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做文章,打造黔北文化经济圈。据了解,遵义市推进文化发展的总体构想是:在实施文化产业发展“一心、两翼、多点”空间布局上做文章。一心:就是以红花岗、汇川、新蒲新区和桐梓、遵义、绥阳构成“中心城区文化经济圈”,突出发展红色文化、现代传媒、演出演艺和创意文化产业。两翼:就是以仁怀、习水、赤水构成“赤水河文化产业带”,大力发展酒文化产业、红绿相间的旅游文化产业;以湄潭、凤冈、余庆三县构成“湄凤余文化产业带”,着力培育茶文化产业。多点:就是在道真、务川、绥阳、正安构建与一心、两翼相匹配的康体娱乐产业组团、仡佬民族文化体验区、黔北历史文化区,以绥阳、正安文学艺术创作集群为核心的四个文化产业发展“节点”。总体上形成“一心带动、两翼齐飞、多点并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挥园区要素的集聚辐射功能。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资源和要素最集中的地方,在文化产业园区上应注重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推进文化产业资源集聚和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张明辉说。
“十二五”期间,遵义市将把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消费品。
为此,该市正在加大集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工艺美术、影视制作、艺术创作、咨询策划、现代印刷、营销中介、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遵义文化产业创意园区的建设力度。
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六个一批”文化工程的要求,加快推进实施省列十大园区、十大基地中的遵义长征文化博览园、遵义酒文化产业园、遵义会展中心项目建设,在“六个一批”文化工程的建设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着力培育五大产业集团,提升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文化产业依托的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地理区位上的相对集中,而且要求文化产业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征。因此,遵义市将加大文化领域的产业整合力度,加强战略谋划、整体策划、品牌培育、市场开发;将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发展规模经济,打造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使其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品牌竞争优势,发挥产业集群的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
为此,遵义市将着力培育遵义红色旅游集团、遵义日报传媒集团、遵义广电传媒集团、遵义文化演艺集团、遵义数字电影集团等五大文化产业集团,不断提升其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