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资讯中心: 国际  | 国内  | 民族精英  | 红色之旅  | 彩瀑人生  |  万峰林神秘之境  |  小七孔  |  苗乡侗寨
  你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红色之旅 > 正文
 
贵州遵义岩门变电站:工业申遗正当时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5日 08:47:01     
 

        

中广网贵州10月24日消息(记者孟海 江伟 史新宇)在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岩门村山脚下的山洞内,有一座目前贵州电网“服役”年龄最长的变电站——110千伏岩门变电站。40年来,它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汇川区、绥阳县、湄潭县等地的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它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将来又会怎样?记者对这座变电站进行了探访。

  三线建设催生的山洞变电站

  从遵义城区出发,汽车先后沿着省道、县道和山村公路共行进了一个多小时约30多公里后,终于抵达了岩门变电站。变电站外面,陈旧斑驳的围墙和生锈的铁门印证了这座变电站的年龄。

  在该变电站站长唐建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站的核心区——变压器区域。只见两台高大、外表陈旧的变压器分别藏在相邻的两个人工开凿的巨大山洞中,正发出“嗡嗡”的声响。记者仔细观察,两个山洞高约15米,宽约12米,进深15米,可容纳数百人。

  “110千伏岩门变电站1972年11月份投入运行,距今已有近40年历史,是贵州电网最‘年长’的变电站。其在南方电网五个省区电网中也非常罕见。”唐建强告诉记者,这两台大型变压器每台重63吨,高5米,变电容量各3.15万千伏安。从投运之日起就藏身在山洞中,期间进行过几次维修和更换部件。直到今天,它们仍在运行,但是供电范围已经越来越小了。

  据悉,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又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面对战争威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毅然决定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建立中华民族的“备份”。大三线建设历时14年,若包括1958-1964年的前期6年共20年整,核心时间段为1964-1972共计8年,横贯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中,国家在主要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涉及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他们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作为保障军工企业用电之需,岩门变列入了大三线建设计划,并最终隐藏进入岩洞。诞生于特殊年代的伏岩门变电站因此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大跃进”、“大三线”、“备战、备荒”、“打不烂的大后方”……在了解岩门变的岁月痕迹中,这些满是熟悉却又充满神秘的词语充斥着记者的神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大跃进”之后进入第二轮大建设时期,黔北高原以独特的山区优势,成为贵州“大三线”战略后方的重要聚集地,按照当时“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一批重工业能源、战备、医疗等项目陆续迁入遵义。作为保障大批“0”字号系统基地的电力供应,岩门变等一批电力建设项目列入发展计划,国家先后从上海、江苏、山东、华北、东北等电力部门抽调一大批干部和技工,支援贵州电力建设。

  当时由于对“靠山、分散、隐蔽”建设思想的片面理解,“隐蔽”工程一度演化为“进洞”工程,给电力工程施工、运输、安全等造成很大障碍。岩门变地处两座石崖夹击当中,地势狭窄,在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大多依靠人拉肩扛,人工凿挖,同时还要随时防备着洞体垮塌、被坠石砸伤的危险。

  今年50岁的程仁林,1984年从部队退伍进站工作,也曾经参与了其中一台主变的安装。“至少也得三四十人,木棒、滚筒、套索,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回想起主变运输安装的过程,他至今记忆犹新。首先租用大型平板车将变压器箱体托运至离站最近的地方,几十人围在主变四周,利用手中的简易工具,塞木桩的、拽绳子的、垫滚筒的,热闹极了,时不时有人被挤到路边田坎下,弄得全身都是泥巴,但没有人顾及这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一点一点将重达几十吨的主变拖拽至洞中,一干就是两个月。

  因施工异常艰难,桐梓发电厂等一些原设计进洞项目虽经数年顽强施工,终因无法解决运行噪声、灰场、防洪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而被迫下马,造成很大浪费。仅从当时贵州境内建在山洞内的遵义岩门变、安顺平坝变两座110千伏变电站来看,“进洞”工程推广的效果并不显著,其中开掘的难度和生命财产威胁是阻碍“进洞”的主要原因。

  除了建设难度大,1968年岩门变建设期间,全国“文革”浪潮风起云涌,电力施工队伍派性斗争时有发生,建设工程时停时续,1969年在距离遵义100多公里的清镇发电厂建设中,就发生举国瞩目的派系武斗,动用步枪、轻重机枪、土坦克、炸药包等,使得设备损毁严重,厂房弹痕累累。在岩门变投运的前几年,还有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在变电站站岗,以防止破坏。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岩门变成为当时贵州电压等级最高、技术含量最大的变电站,主要给061系统在绥阳县境内的531、409、407、405等军工企业及湄潭县等地的居民供电。

变电站今年底或将退役

  岩门变投运40年来,先后有11任站长、100多名值班员在这里留下了青春的印记。在那个“军工老大哥”的年代,她同样肩负着遵义电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使命,坚强地守卫着所辖军工单位的可靠供电,带领遵义电网创造一个个辉煌成绩。如今,从充满着陈旧气息的斑驳历史中,再一次激起了我们对她的关注,还有那些为此作出贡献的老一代电力工作者。

  见到李明高是在他家楼下的岗亭旁边,已经76岁的他满头白发但面色红润,看起来容光焕发,他是最先到变电站的几个元老之一。

  1973年秋天,李明高从省城贵阳调来岩门变电站当站长。当时站里有十几个人,分两班倒,每班七八个人。而李明高带着一家人就住在紧挨变电站的一处简陋的房子里,一直到1980年退休,七年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988年出版的《遵义供电志》里面,这样描述岩门变的生活:值班员在接班时,需要带上几天的粮食和蔬菜,若遇大冰冻,断炊情况时有发生。

  那几年,李明高召集站里值班员在站外开了一溜山地,种些白菜,但产量很低,大多还是到附近的农民菜地里买一些。“那些年,白菜帮子煮汤就饭,就是最好的美食了。”

  “肉还是有吃的。主要靠几个军工厂救济,除了逢年过节,每个星期厂里都会派人送来一些,虽然数量不多,也能打打牙祭,大家伙已经很知足了。”谈及吃肉的事情,李明高脸上拂过笑意。当时他还在站里养了20只鸡,可是没长大就被山里的老鹰给叼走了。他曾经眼睁睁的看着院子里吃食的小鸡,被山鹰一个俯冲就拎跑了,让大家心疼了好几天。

  变电站当时没有围墙,是用铁丝沿着设备外围拉的围栏。变电设备的防护能力很有限,有几次曾遇到从山上掉下来的野兔、耗子什么的,掉在主变出线的端子上,造成设备短路,给设备的安全维护造成很大麻烦。

  “曾经有一个疯子都光顾过这里。”“哦?……”我们很好奇。

  那时在主控室控制屏后面安了两张床,给值班员休息用。一天晚上,值班员从开关场巡视回主控室,猛然看见一个穿着破烂、披头散发的女人躺在床上,着实惊出一身冷汗。值班员立马喊来李明高,大家壮着胆子问她,才知道是一个有精神障碍的病人,窜到变电站来了。说起这些,李明高从椅子上站起来,用手比划着当时的情景,很是兴奋。从他的讲述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当时窘迫的工作环境。

  在岩门变工作了17年的程仁林介绍,由于变电设备大多属于“苏制”产品,那时操作起来十分不便,尤其是破冰刀闸,在操作时,需要两个人使尽浑身力气,合力切拉,老式的开关油桶能够一次容纳五个人钻进油桶里面操作,每次检修开关,几个小时下来,全身沾满了油污,个个像个条泥鳅似地。

  “最难过的还是那些值班的日子。”程仁林说,自己有皮肤过敏的病症,那时,每班往岩门变运送人员的是一辆敞篷卡车,从市里到变电站30多公里的土路上,交接班人员都是站在卡车的车厢里。天热时一身灰头土脸,到了站里连耳朵里都能抖出灰沙出来。冬天更是寒冷交加,刺骨的冷风打在脸上格外疼痛。有几次卡车走到半路上,程仁林满身就生起“荨麻疹”,脸肿得像发酵的面团,不得不转车回去输几天液才好得起来。

  李明高说,变电站运行的设备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产品,在后来建设的变电站里面已经找不到踪迹了,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日渐成熟,像这种老古董,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电网的快速发展。

  遵义供电局变电管理所副主任吴歧介绍,随着年岁的增加,这两台变压器的零部件磨损增大,已经逐渐老化落伍。其体积庞大但变电容量很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最近10年来,在110千伏岩门变电站的周边,已经建了几座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多、变电容量大的现代化新型变电站,现在岩门变电站的供电负荷正在逐渐转给这些新建变电站。预计到今年底,它将正式“退役”。

  工业申遗路有多远

  从李明高担任站长以后,遵义供电局就有了规定,凡是新进厂的男青年员工,必须先到岩门变电站进行学习实践,一方面是培训,主要还是精神上的磨练。

  “对那个地方来说(岩门变),还是有很多感情的。”毕竟岩门变曾经在遵义电网的发展道路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如果说岩门变给现在的电网留下什么的话,我觉着应该有一种精神,需要传承和发扬。”从技术层面来讲,以前设备已经无法和现在同日而语了,但对于在岩门变呆过的人来说,那种旺盛的斗志会永远留在大家的心里。

  唐建强说,一般的变电站是露天的,各种设施、特别是主变压器经常年的风吹雨淋、霜雪侵蚀,其老化、腐蚀的过程会加快。岩门变电站的主变压器藏在洞内,避免了风霜雨雪的侵蚀,加上工作人员的精心维护,这是它能长久“服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岩门变电站藏在山洞里近40年,这在贵州电网是绝无仅有的,它极富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吴歧说,40年来,它见证了遵义电网和贵州电网发展壮大的历程,它也是贵州电力工业发展、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实物证据。目前遵义供电局正在考虑把相关资料整理后,将岩门变电站申报为工业遗迹(文物)加以保护,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岩门变电站的历史。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暖心妈妈坚持手绘书信 “陪伴”求学的女儿
·关于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情况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贵州省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结束 北大清华录
·让寒门学子入学无忧!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
·德江县2名教师在铜仁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
·贵州省高考志愿今日补报信息 一本尚有238
 
传中石油管道资产将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惊爆!八省市游客到贵州免100天门票
·中国龙网、窗口网融媒体赴兴义万峰
·韦元龙创作简历
·未名湖文学社韦元龙(图文)
·走进春天,走进诗歌 --2021第三届“
·王坚:坚持你相信的事,相信你坚持
·滑天下之大稽,权力是人民赋予你抓
·强健中国“芯”
·兴义对危险驾驶“零容忍”
·小罐茶干货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谨防诈骗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IS袭击利比亚东部油
李克强视察棚户区:
山西吕梁副市长张中
人参泡入60度白酒中
习近平2016年首次国
周永康子侄违规开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86838086 0851-86871808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工作QQ:624554591(龙歌百越)
常年法律顾问 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 李兴武 律师 手机:13885026100,工作QQ:1380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