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资讯中心: 国际  | 国内  | 民族精英  | 红色之旅  | 彩瀑人生  |  万峰林神秘之境  |  小七孔  |  苗乡侗寨
  你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彩瀑人生 > 正文
 
安顺地戏:源自寓兵于农的习武需求(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唐红丽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2日 10:01:51     
 

        

  说到屯堡文化,不得不提安顺地戏。这种源自军傩的戏剧,是屯堡人最主要的族群性活动之一。安顺地戏集娱人、自娱、求神、健体于一体的多功能特性,使得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景区里的地戏演出

  “咚咚咚咚……咚哐咚哐咚哐!”随着锣鼓有节奏地响起,一场地方戏在天龙屯堡景区的“演武堂”粉墨登场。

  只见戏台上的四个演员身着武将戏服、脸蒙黑色面纱、头戴木雕面具、手执宝剑或矛枪,伴随着鼓点,“杀杀杀”地喊得正酣。

  一阵噼噼啪啪地刀枪撞击声之后,一个头戴关公面具的演员走到台前唱道:“关羽我挂印出曹营,护送皇嫂把兄寻,我的兄长啊!自从徐州失散后,日夜想念泪淋淋;不知三弟在何处,不知你安宁不安宁;想起桃园三结义,患难相共同死生;饥饿你让弟先吃饱,寒冷你为弟披衣襟;封侯难买仁和义,富贵难割兄弟情……”

  特别的装束,特别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在场的上百观众掌声雷动,几位老外还举起相机,咔咔咔地按着快门。

  剧团的负责人、人称“神头”的陈先松告诉记者,这就是安顺有名的地戏,也叫“跳神”,刚才演出的就是《千里走单骑》。

  61岁的陈先松是屯堡人。像很多屯堡人一样,陈先松的祖上是由南京玄武区迁徙而来的汉人,到他这一辈已是第十四代。

  13岁时,陈先松就开始跟随师傅学习地戏。如今,演唱了40多年地戏的他,已经成了剧团的“神头”。在剧团里,他既负责演员的训练、节目编导,又负责组织演出。

  他的剧团一共有12名演员,现挂靠于天龙镇一家旅游公司。这家旅游公司特意在天龙屯堡景区建起了“演武堂”,让他们天天在此固定演出。他说,游客多,都喜欢看地戏,每隔半个小时就演一场,多的时候一天能演24场。

  在记者与陈师傅攀谈期间,身着屯堡服饰的漂亮女报幕员宣布:“演出到此结束!”台下聚集的观众久久不愿散去。记者询问围拢到身边的一位年轻观众:“地戏好看吗?”这位观众笑笑说:“好看,但看不懂。”陈先松听到观众的评价,回应说,“观众看不懂,专家看不够,演员难学会”是地戏的一大特点。

  “很多到天龙屯堡来参观的人,他们对地戏的态度就是看热闹,看完就走了。我演了一辈子地戏,就是为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逗大家乐呵乐呵。只要大家开心,并记住这就是地戏,我就心满意足了。”陈先松说。

  源自寓兵于农的习武需求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地戏,其形成与屯堡有密切的关系。据《续修安顺府志》记载:“黔中民众多来自外省,当草莱开辟之后,多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备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跳神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迄今安顺境内,盛行不衰。时当正月,有跳神之村寨,锣鼓喧天,极为热闹。跳神者头顶青巾,腰围战裙,额带假面,手执刀矛,且唱且舞。所唱戏文,或为东周列国故事,或取自封神演义、汉书、三国,或为仁贵征东、丁山征西、狄青平南、说唐、杨家将故事,都属武戏。跳神者各组团体,邀请跳神之村寨,须予招待。”

  地戏从军傩发展、演变而来,演出的剧目大都以历史为线索,唱的都是朝代兴衰的战争故事,这成为安顺地戏最主要的特色。据陈先松介绍,传统的地戏一年跳两次,正月里跳前半个月,是为迎春纳吉;七月里跳前半个月,称作“跳米花神”,是为庆贺五谷丰登。“地戏剧目多,可以正常演出几千场不重复。但是,叛逆不忠的戏不演,哭哭啼啼的感情戏不演。只演岳飞传、隋唐演义等精忠报国的戏,而且不演现代戏。”陈先松告诉记者,不仅不演才子佳人戏,过去,戏团也绝不接纳女演员。因为“跳神”的领头叫“神头”,演员叫“神将”,地戏演员被赋予神的形象,而在过去,女人地位低下,不能充当神。

  被赋予神格的地戏面具

  大多数的“神头”都来自地戏世家,如地戏传承人詹学彦已是家里的第十六代传人。地戏演员大都是地道的农民,演出往往也以村寨为单位。在地戏最繁盛的年代,几乎每个屯堡村寨都有地戏班子。安顺最大的屯堡村寨九溪村至今仍有三个地戏队。每有地戏演出,人们会在村口或醒目的地方插上一面大大的“帅”字旗,表示这个村子里今天有演出。

  地戏的主要道具叫脸子,是面具。据说,在面具出现之前,都是用颜料涂抹。面具一般用丁香木或白杨木为材料,做工讲究,眉毛、嘴、眼等细微部位都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屯堡人的观念里,地戏面具是神的化身。雕刻好的普通面具,在雕匠的主持下被“开光”后,便升华为神。“开光”仪式很庄重,首先要将面具陈列在神龛上,然后将刚杀的大公鸡的鸡血点在面具上,并念开光词。如此经法事“点将封号”,面具即为神物。陈先松家里现在还保存着自己雕刻的面具70多面,另有明清时期的面具10多面。

  地戏演出的程序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包括“开财门”、“扫开场”、“跳神”、“扫收场”四部分。演出前,则要举行庄严的开箱仪式,将存放面具的木箱从存放人家里或神庙中抬出来。有时,村民也会请地戏队中的“神灵”们去进行求财、求子或者祈福等活动。

  种种讲究,都在说明地戏之于屯堡人的重要意义。

  地戏传承面临困境

  安顺地戏自上世纪80年代多次到北京、上海、香港、台湾演出,还相继出访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因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学者们认为,安顺地戏是研究戏剧发声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活材料,并称其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

  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地戏演员队伍及人数都在逐年减少,很多村寨的地戏队早已不再演出。学者们提出:“保护这一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戏剧转型活资料的古老剧种,已刻不容缓。”

  陈先松演了一辈子戏,也带出了众多徒弟。天龙一带的地戏演员基本上都出自他的门下。有外屯堡的人慕名前来拜师,陈先松都会一一传授。

  “接收外村的徒弟,这在以前是不允许的。但是,现在学地戏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我不传授,地戏的处境会更加困难。”陈先松的一番话,道出了地戏传承后继乏人的现实。

  陈先松告诉记者,目前和他一起在天龙屯堡演出地戏的演员,每个月的固定工资为1200元,陈先松作为“神头”,每月拿1350元。枯燥乏味与收入低微,是目前地戏传承乏人的两个主要因素。

  2006年,安顺地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先松虽然不是地戏文化的传承人,但是他还是在尽心尽力地为地戏传承做着工作。

  “凡是我的徒弟,我都要求他们有包容心,要有把这个地戏传下去的能力。”最近,陈先松正在打报告,希望开设一个少儿地戏队,自己亲自教授。目前,这个报告还在审批中。

  据陈先松介绍,为了促进地戏的延续,安顺市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地戏大赛,在2009年的地戏大赛中有64个队参赛,其中甚至有20多个女子地戏队,去年“云峰杯地戏”大赛还有50多队参赛。而他,一直担任大赛的评委。

  因为有旅游公司发放的稳定工资,一些年轻人还是愿意待在剧团演出的。但是,陈先松还是担心地戏剧团的发展。“在整个屯堡,像我这样既能编剧、又能导演、还能演出生旦净末丑的演员,可以说只有我一个人。”陈先松说。唐红丽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暖心妈妈坚持手绘书信 “陪伴”求学的女儿
·关于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情况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贵州省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结束 北大清华录
·让寒门学子入学无忧!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
·德江县2名教师在铜仁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
·贵州省高考志愿今日补报信息 一本尚有238
 
传中石油管道资产将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惊爆!八省市游客到贵州免100天门票
·中国龙网、窗口网融媒体赴兴义万峰
·韦元龙创作简历
·未名湖文学社韦元龙(图文)
·走进春天,走进诗歌 --2021第三届“
·王坚:坚持你相信的事,相信你坚持
·滑天下之大稽,权力是人民赋予你抓
·强健中国“芯”
·兴义对危险驾驶“零容忍”
·小罐茶干货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谨防诈骗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IS袭击利比亚东部油
李克强视察棚户区:
山西吕梁副市长张中
人参泡入60度白酒中
习近平2016年首次国
周永康子侄违规开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86838086 0851-86871808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工作QQ:624554591(龙歌百越)
常年法律顾问 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 李兴武 律师 手机:13885026100,工作QQ:1380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