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间投篮是篮球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是最常用的一种投篮方法。它是在快速跑动中接球或运球后所作近距离的投篮,亦称“三大步投篮”或“跑篮”,属中学体育课教材。其动作结构可分为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上肢动作分为“高手”和“低手”两类投篮姿势。无论采用哪一类投篮姿势,其下肢动作都是相同的,即两个节拍的跑动和一个节拍的跳跃,共三个节拍。这三个节拍的跑动和跳跃动作,要求做到“一长二短三高”。经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将“一长二短三高”喻之为“跨长江过黄河跃兰天揽月”进行直观教学,收效较好。
一、跨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跨“长江”意为步幅要长,步幅短了会掉进河里,被河水淹没,使练习者被迫着跨大步。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做动作练习。在练习中,以右手投篮为例,左脚在前,位于“长江”岸边,右脚在后,在此基础上,左脚用力蹬地,右脚前摆跨过“长江”对岸落地。身体腾起在“长江”上空时接球。“长江”宽度,中学生练习时可定为1.2米左右为宜。“长江”河岸可用粉笔划成,亦可用两棵横杆用砖头垫成(但要注意安全,以免跨步不准脚踩横杆摔倒受伤)。“长江”这一跨步是行进间投篮“三节拍”中的第一拍,是过“黄河”与“跃兰天揽月”的决定因素之一。所以,“长江”这一跨步一定要长。
对于初学者,可反复做徒手跨“长江”练习,亦可采用一人站在“长江”对岸、练习者的右侧前上方托举球(静止状态),练习者在跨“长江”腾空到最高点时拿住球的练习。
二、过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它仅小于长江。过“黄河”步幅要比跨“长江”短。这是“三节拍”中的第二拍,是“跃兰天揽月”的决定因素之一。根据运动力学原理,这一拍如步幅长了就不利于蹬地起跳,即难上“兰天揽月”。动作做法是,当右脚在“长江”对岸落地时,左脚乘跨“长江”所得的惯性接着上一小步(约60厘米左右)即过“黄河”。过“黄河”时用脚跟先着地,再迅速过度到前脚掌进行蹬地起跳,为“跃兰天揽月”作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初学者,可反复做跨步后的顺势上步练习。
三、跃兰天揽月。
“跃兰天揽月”此乃喻为跳得高便于投篮。这是“三节拍”中的最后一拍,是本文前两部份所要达到的目标。动作技术是,当第二拍即左脚过“黄河”后,再过渡到前脚步掌支撑地面时,两臂迅速向上举球(或徒手向上挥臂),右脚提膝上摆,积极配合左脚蹬地跳起。身体腾空到最高点时右脚自然放下,同时屏住气,使身体在空中有一定的浮力,保持相对静止状态,以利瞄准篮圈,将球投出。空中的身体姿势要舒展、大方、美观,不要乱收腹屈腿扭腰。
“跃兰天揽月”的要求:充分利用“跨长江”和“过黄河”所获得的惯性,用力蹬地向上跳起。
通过“跨‘长江’过‘黄河’跃‘兰天揽月’”这种具有标志性的直观教学,对于初学者学习行进间投篮,掌握“一长二短三高”的跑法,有助于记忆和掌握其技术要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