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易不对外开启的家门,对她们是开启的;轻易不让外人知道的作息习惯,对她们是袒露的。她们是一支女性居多的队伍,被人称呼为“阿姨”。目前,上海有50多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昨天,市妇联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委、市民政局开展的“上海阿姨”评选活动揭晓,55位家政服务员被评为“上海阿姨”,另有10位荣获十佳“上海阿姨”称号。
以情待人最暖心
赢得雇主的信任,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但48岁的张国勤发现,雇主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常常把戒指、项链等贵重物品放在显眼位置。有一次,她俯身擦地板时,发现床底下有条金灿灿的项链,她物归原主后不久,东家又把钱放在玄关的鞋箱上。张国勤火了,她与东家挑明“这样的考验,只能造成误会”。如今,她的口袋里有五六户东家交给她的房门钥匙。
当融为家庭的一员,对于有的“阿姨”来说,雇主也成了她们的亲人。来自安徽芜湖的孙爱华,在冯老师家工作了10多年。不久前,冯老师查出罹患癌症,可她的子女住在海外。为此,小孙毅然辞去别家的工作,每天烧好可口的饭菜奔波于医院和雇主家,担当起护理,陪冯老师走完生命最后一程。住在海外的子女要以金钱酬谢,小孙婉言拒绝。
在学习中提升自我
家政工作,不仅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要不打折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就得不断学习。这是不少明星“阿姨”的心得。
程英本来不善于烹饪,但通过做有心人,她终于能烧一手好菜,还学会了科学搭配。她服务的雇主家,一周之内所吃到的菜色不重复,而且菜量控制适当,保证每天新鲜。
外来媳吴言琴,也因报名家政服务员培训课程,学会了很多之前她从未想过的技能。2001年至今,她先后参加了保育员、育婴师、西式面包师的培训,学会了简单的理财、营养搭配、化妆和心理学知识,还考出了驾照。今年,她又动员身边的姐妹一起学习英语。她觉得“最后尝到甜头的还是自己,家庭生活质量也因此提高。”
走职业化、专业化之路
大学生“阿姨”李娜,是上海家政从业人员中收入最高的。目前她每月收入1.5万元。本没想过要从事这行的她,最终因为做家政,在城市扎了根,目前她已经在沪买好了房子。公司每月为她缴纳养老金和公积金,终身免中介费。
长期从事涉外家政的她,一刻也未停止充电。在为外国雇主带婴儿的过程中,她每天坚持用中英文记录育婴心得,被从事教育业的雇主看到后惊呼“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的阿姨”,对方坚持为她的日记进行英语校对,并帮助她出书。而李娜,在今年也有了新的目标:自习英国版管家课程,成为上海第一位真正的管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