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人民网讯 日前从黎平县统计调查中心获悉:今年前三季度,黎平县克服特大干旱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在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作用下,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和非农就业势头强劲的推动下,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89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48.3元,增长28.8%,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呈现了以下增收特点。
外出打工得到的工资性收入仍是黎平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人均达1256.5元,增收166.7元,增长15.3,其中,农民赴省外打工收入769.3元,同比增加239.8元,增长45.3%,其收入额占期内工资性收入的61.23%,同比提高12.63个百分点。
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均达1249元,增收385.8元,增长44.7%,其中,家庭经营的第一产业收入1009.7元,二产业收入155.4元,三产业收入83.8元,分别增长59.9%、4.2%和1.5%。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茶叶、油茶、茯苓、核桃、松脂等特色产品的开发,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农业、林业收入迅猛增长,期内农民出售农产品和林产品得到的收入分别为353.2元和325.7元,同比增长了2.57倍和1.42倍。
财产性收入作为农民辅助性收入期内也得到大幅增长,人均为126.7元,同比增加58.1元,增长84.8%,主要来源于夏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黎洛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其它建设项目土地征用得到的补偿收入。
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农村低保、种粮补贴、合作医疗、扶贫救助、农村教育困难补助等转移性收入已逐渐成为黎平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今年前三季度人均为265.9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7.6元,增长了16.5%。
农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今年黎平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占期内总收入的43.1%,提高了4.73和1.3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43.35%和9.18%,下降5.09和0.97个百分点,表明了黎平农民多年以来主要依靠打工收入作为增收重头戏的局面有所松动,特色农业收入已逐渐显效,收入项目日趋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