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区前进花园居民姚丽珍说:“扁平化,就是有问题就地解决,居民办事更方便。”无锡市委书记毛小平解读:“社区管理扁平化,核心是整合,关键是政府职能下放,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
9月上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多家媒体集聚无锡,探寻无锡市从2008年开始施行的社区管理“扁平化”独特路径之奥秘。
社区一扇门,88件民生实事“全搞定”
9月1日下午,无锡市江溪街道太湖花园第二社区居民刘锡芬,急匆匆跨进社区事务工作站大厅。她先到标有“劳动”字牌的服务台前,请工作人员给待业在家的孩子介绍了几条合适的工作信息;接着转头,向隔壁“计生”窗口的社工打听孙子报户口的事;最后,走了两步在“民政”窗口换领了新的“市民卡”。事情办得如此顺利,刘阿姨很开心:过去办“市民卡”要去街道,排长队不说,弄不好还得等个把月;现在来社区,2分钟就办好了。
刘阿姨的经历,正是无锡社区扁平化管理的一个生动写照。围绕减少层次、缩短流程、增大幅度、提高效能的社区扁平化管理内涵,无锡全市各社区普遍组建起以社区事务工作站和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载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全面承接24类88项社区行政事务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
“社工站建得可真漂亮!”许多外地的考察团,都会对无锡社区高标准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啧啧赞叹。实际上,社区管理“软件”上的升级,才是无锡社区扁平化管理的精要所在。无锡市民政局局长毛建新告诉记者,除“一个平台”外,无锡还在社区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的一岗多能制,一名社工服务300户居民的分片包干制,以及建立在“无锡市社区行政事务信息平台”上的将条线、资源、台账全整合的信息共享制,从而为全市居民搭建起一个便民、亲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平台。
“小巷总理”,如今变身“服务总台”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我们的服务。”这是无锡崇安区“蓝丝带社工服务站”向社区居民做出的承诺。
为给社区残障人士提供一个融入社会的机会,“蓝丝带社工服务站”依托一支包括6名康复师、2名心理咨询师在内的专业社工队伍,常年为当地残障人士提供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特需服务。3年来,他们累计提供服务3000多小时,使80多名肢体和精神残障人员得到了有效康复。
“蓝丝带社工服务站”是深受居民欢迎的服务品牌,而在无锡,这样的特色为民服务项目每个社区都能数出几个来。滨湖区的居家养老,北塘区的民主议事、南长区的96158便民一点通、新区的终身教育体系,个个可圈可点,有声有色。为民服务一竿子插到社区,减少层层叠叠环节,靠“一平台、三机制”扁平架构,更靠热情而富有专业素质的社区工作者。
“过去,上面条线多,我们疲于奔命,没精力考虑为居民服务。现在管理扁平化了,上面给我减负,我这个‘小巷总理’就成了居民的服务总台。”无锡新区某社居委主任曹亚琴说。“社区群众最实在,你给他干实事,他就支持你”,已升职为河埒街道协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的大学生社工秦方圆介绍:她帮助一位空巢老人将其画作制成个性化名片,那位老人带头在社区支持她开展工作,两人成了“忘年交”。
“社工政治上有出路,待遇上有前途,社区工作质量就有了保障。”无锡市副市长王国中介绍,无锡社区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已与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挂钩,明年更会形成自然增长机制。未来,无锡还要将社工相关职业资格与行政岗位、技术岗位挂钩,定期选拔出优秀者进入公务员、事业单位,为社区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库”。
基层“夯实”,提升社区和谐指数
社区管理服务架构“扁平”后,政府在基层传递执行力和采集信息的功能明显强化。
无锡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副主任蔡酉澄表示,过去社区劳保所聘用退休人员兼职,居民需求难满足,政府需要的信息也难以准确掌握。如今,各种劳保事项一站整合,由经过培训的社工专人打理,使定位、定性、定量的“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太湖花园二社区党总支书记桑梅,通过亲身经历讲述“扁平化”后政府管理落实到基层的好处:“以前查个育龄妇女要翻2米厚的资料,现在鼠标一点,几秒钟搞定。一个管理界面,一个基础数据库,一表式数据采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基层“夯实”后,政府触角更灵敏,决策更科学。无锡市委书记毛小平深有感触地介绍:前段时间菜价涨得快,老百姓的反映、怨气、建议通过社区系统直线上达,无锡于是及时加大外地蔬菜调运平抑菜价,收到实效今年上半年,无锡市CPI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和苏南地区平均值。“无锡市的社区,已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畅通渠道,大大提高了社会和谐指数。”
飞奔的中国,呼唤社会管理创新。无锡在全国率先施政的社区扁平化管理,实现了百姓、社区、政府“三满意”,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众满意度在基层找到了突破口和落脚点。最新民调显示,无锡实施扁平化管理,认为成效“很好”和“较好”的群众达到71%,“社区和谐指数”也从实施前的86%提高到了95%。
本报记者 马薇 江锡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