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车展,和跨国公司的一位汽车巨头聊天,他对中国的自主品牌的发展表示出很浓厚的兴趣,并认为,中国的自主品牌的发展水准很高,以后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实际上,讲到外交辞令,狡滑的老外比中国人更高明,比如这种话就讲得很高明。因为那时候自主品牌参加车展基本上还处于凑热闹的成份,没有像样的车型,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
但情况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发展了根本性的改变。那一次,自主品牌展示出超过20款的自主品牌新车,多款概念车的亮相充分显示了中国自主品牌在研发能力方面与国际水平的接轨。这次更牛一些,奇瑞再发狠力,一下子又推出了几款全新的概念车,而去年在北京车展上推出的概念车也以量产车的姿态出现在车展上,上汽荣威的第一款W2中级车成为馆内最受好评的车型,据称这车年内就将生产,虽是概念车,但量产车将在很大程度上将保持这款概念车的原貌。华晨也牛,不但骏捷卖得脱了销,自主研发的1.8T发动机也开始装备整车,高调地向跨国公司表明一个立场,大排量的发动机我们也能造,而且可能比你们造得更好。长城又推出了三款新车型,江淮的第一款轿车也已亮相,而且后续的六款新车已箭在弦上。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也接力赛一样拿出了自己的新产品。
自主品牌一下子变得空前的强盛,但跨国公司的巨头们却甚少有话说了。
理由很简单,让敌人强大到威胁你的江湖地位的时候,你还有心情在这里说俏皮话么?
于是在车展上我们看到,一批批的老外里里外外的研究着自主品牌的新车型,这些新生儿也成为外国传媒更关注的车型。原因很简单,合资厂展示的那些车型,他们早在国际车展看了无数遍,没了任何新鲜感。倒是这些中国土生土长的产品,让他们感到新奇。
中国真的具备自己设计、生产轿车的能力了?这可能是盘桓在很多国外记者脑海中的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见识过中国家电产品在国外市场上横扫千军的场景,这些外国记者不可能不感到害怕,对于他们来说,自主品牌就是洪水猛兽,更可怕的是,这个猛兽长大了,而且还长出了锋利了牙齿!
多少年了,我们一直强调自主品牌,强调研发的自主性,为得就是不受制于人。也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提出民族品牌这个词并不是很符合市场规律,但现实是,不掌握主动权,就可能处处受制于人。试问一下,合资企业什么时候在一次车展上同时展出过几款新车型?依靠别人技术支援的结果就是,永远得看着别人脸色吃饭,当自主品牌宣称要在一年内连续推出3-4款新车型的时候,而自己的新车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导入的时候,现在日子过得还不错的合资企业会不会后脊发凉?
上海大众推出了一款CROSS POLO,这是款好车,但车型定位决定了他注定是款小众车,而这可能就是上海大众今年的唯一增长点了。一汽大众的迈腾闹腾了快一年了,在车展上也没有上市,只是拿了辆进口车来亮个相。广州本田已经两届车展都没有新车型了,真得不着急吗?但有什么办法,只有这些东西给你,你要不要?
自主从来都不是为了争口气,自主的意义很好理解,就是自已做主,奇瑞做到了,华晨做到了,更多的企业也做好了充分准备,大家看看吧,好戏真的在后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