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占道摊区相对集中规范设置,与摊贩“结对子”、交朋友——
在贵阳“城管MM”“走红”网络的前几天,一则关于“100余摊贩自发筹集10000多元慰问金前往医院探望受伤城管”的消息已在贵州的主要网络引起网友的兴趣。有网友认为,“在各地城管与摊贩纠纷频发的背景下,这让人惊奇!”
摊贩探望受伤城管
今年8月28日晚,贵阳市半边街豆花面店液化气爆炸,受伤的路人熊杰(本报曾作连续报道),正是云岩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的一名协勤队员。在得知熊杰家庭困难后,100多名摊贩自发筹集10000多元慰问金以及慰问品,前往医院探望。“可能让人觉得奇怪,城管和摊贩之间不是‘猫鼠’关系吗?但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大同街小吃城的摊贩黄新国告诉记者,这一两年,云岩区城管大队开展与摊贩“结对子”活动,与摊贩交朋友。例如他,因家庭生活困难,占道经营维持生计,城管大队在了解这一情况后,为他安排了合法的摊位。
同情和工作有矛盾
“以前,我看到城管,跑都跑不赢,哪里想到大家会成朋友”,谈及2010年前自己和城管队员的关系,黄新国感叹不已。
中华路早餐摊点
云岩大队城管队员张龙告诉记者,“一个摊的背后就有几张嘴。他们也不容易,但同情心和自身的工作是个矛盾。管,可能断了一个家庭的生计;不管,就是渎职。”张龙告诉记者,摊贩成天和执法人员玩“猫捉老鼠”,市民也不满意。“小摊贩素质不高,仅批评教育,有时难以奏效;强制执行,又难免遭遇冲突”,南明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的马飞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为摊贩保留生存空间
“一个群体的形象长期遭到诟病,就不仅是个人素质和执法方式的问题,更应该从管理思路上找原因。”贵州谦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海律师认为,城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市容整洁和公共安全,防止占道经营等行为影响其他人的权利。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应剥夺摊贩谋生的权利。贵阳出台新的摊贩经营规范方案,临时占道摊区相对集中规范设置,正是抓到了事情的根本。
2010年初,贵阳市委领导、城管局领导在和摊贩、市民多次座谈协商的基础上,出台了兼顾城市面子、摊贩肚子的新方案,把规范摊贩经营从“以堵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先疏后堵”,在美化城市形象的同时,兼顾到摊贩生存、百姓便利。
规范经营生意比以前好
记者在走访中华路早餐摊点时看到,几辆统一制式的不锈钢餐车整齐地摆放在人行道后侧,为过往行人留出了大半幅通行空间;餐车一旁放置着容纳垃圾的有盖塑料桶;餐车下的地面干燥、干净。几位经营户表示,现在心理压力小多了,先前像做贼一样生怕遭城管收。现在在社区的帮助下自己购买服装、统一餐车等规范经营,环境比以前干净、卫生了,生意也比以前好很多了。
送孙子上学的李德全老伯认为,“这样就对头哦!给大家留条路走哈。”老伯告诉记者,“以前我就爱买摊摊上的早点,但有时你跑起赶公交嘞时候,摊摊一堵就赶不上车。”
“为摊贩保留生存空间的‘贵阳经验’,是对城管的拨乱反正。”新华每日电讯等媒体这样点评到。
“贵阳经验”需多部门协作
“贵阳经验”开了个好头,但今后还不断有新的问题要解决。贵州谦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海律师认为,目前中国正进入一个城市化的转型期,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还是一个趋势。贵阳云岩、南明老城区的人口密度已接近沿海发达城市水平,几近饱和。如果主要靠规范摊区解决弱势群体的吃饭问题,压力可想而知。刘海律师认为,这需要多部门协作解决,单靠哪个部门解决是不现实的,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