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县教委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有幸参加了“2011年小学数学全国教育名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由于晕车,感到旅途的劳累和痛苦,但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在这次大会上,我们见识了两位全国的名师:担任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的 徐斌 老师和担任北京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教学副校长 钱守望 老师。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徐 老师。
徐 老师作为一名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从来没有离开过课堂,一直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担任两个班的数学。 徐斌 老师,说到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从容不迫的大家风范幽,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先进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艺术巧妙的结合。他的课堂不急不缓,娓娓道来,清新自然,趣味盎然,以“简单、鲜活、有趣”体现着其“无痕教育”的特点,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数学课堂的一种理想境界,滴水不漏,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又完美无缺。
这次 和徐 老师零距离接触,他给我们带来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在这节课上,没有那些形式化的掌声鼓励,没有小红花、小星星之类的物质刺激,也没有司空见惯的“太棒了”“你真行!”等等这样的夸奖表扬。而学生却学得兴趣盎然,而且从始至终都很投入。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 徐 老师是那样专注的注视着孩子们,那期待的目光、那微笑的神情、那轻轻的颔首、那微张的嘴巴,给了学生们表达的信心与勇气。这样的课给人感觉朴实、清新、自然、宁静而又和谐,就像春雨一样悄悄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催生出创新的萌芽。
这节课后, 徐 老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他通俗的报告和一节观摩课使我深深明白了什么是理想的课堂。我开始明白,理想的课堂不是课堂上老师的表演也不是老师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具体说就是真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互动的课堂、生成的课堂。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华东师大课程研究中心教授吴刚平教授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者学生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我国青年数学家、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先生在谈到数学课程改革时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虽然数学的表达方式是形式化的,但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应该是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具体说,就是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只是“烧中段”;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而不是认为编造、纸上谈兵,不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不是学习陈腐僵化的数学。
互动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而主要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同时,学生的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种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
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尽管如此,我仍觉得,教学设计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老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多学习一些新的理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形成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争取做一位徐老师所说的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去创造一个让学生既有收获也很喜欢的课堂,真正做到课堂为学习服务。把课本上“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