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9月17日讯(记者 王倩 实习生 李媛媛) 家住平阴县城的刘女士17日向记者诉说了她的烦恼:女儿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作文需要写成电子文本,然后通过邮箱发送给老师。可这段时间家里的网络到期了,只好麻烦在济南上班的妹妹把作业发给老师。
刘女士家中的电脑是去年年底购置的,完全为了孩子,“我上班很少接触网络,邮件也不会发,原来都是从QQ上发给其他家长,请他们代交。”刘女士的女儿告诉记者,当初没买电脑时,一听老师布置网上作业或者是需要到网上查资料就很发愁。现在,班里也有同学家中没买电脑,遇到这样的作业都是求助其他同学。
记者调查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推行作业“电子化”———老师将每天的作业公布在学校网站、博客或是班级QQ群内。这让一些家庭因此陷入两难境地。
除了经济条件限制,有家长还对孩子过早接触电脑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异议。赵先生的孩子在济南棋盘街小学上二年级,他经过一番思量之后还是决定不给孩子买电脑,“有家长说孩子在网上玩游戏会上瘾,而我们两口子在济南打工,都不会用电脑,没法监督孩子。”
在山东中小学家长QQ群内,网友“潇湘汉子”说,“写字需要多练习,只上网,孩子连字都不会写,还是支持原来的模式。”
在山东大学退休教师边先生看来,小学生过早接触网络是好事,不管是在网上布置作业,还是直接在网上完成作业,都可与将来的教育接轨。家长韩女士也支持“电子化”作业,“家长也可以知道孩子有什么作业,对孩子进行监督。”
省实验小学的黄老师称,她平时也会在网上布置作业,有些学生的作文还会在班级博客上贴出来。对于家庭作业“电子化”的讨论,黄老师认为应该鼓励,但不能一刀切,应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而且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监督。“我认为三年级以上就可以在网上做作业了,便捷,而且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打字、下载及发送邮件、文档等技巧。一二年级的话,那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了。”
专家说法
追求便捷别有失公平

家庭作业“电子化”,有商家趁机推出学生专用电脑。 王倩 摄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信息技术的进步的确使得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发生变化。“各种教育形式的变化说明我们的教育主体正在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是可以理解并应给予支持的。”
熊教授同时指出它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是所需硬件设备可能成为部分家庭的负担。“学校努力使教学更便捷化,但不能造成家长的负担,这种情况对于一些人而言就意味着教育公平的问题,应该使得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其次则应防止一些教育论坛、教育形式沦为摆设的风险。“单单放家庭作业,就极大地缩小了它的用处,而它本应是教育资源的聚集地。”
在熊教授看来,这种家庭作业布置及实现形式的改变,并不是特别重要,“最应该改的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据《新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