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盘水凤池公园六盘水:发展工业 发展旅游 发展全民健身
城市越来越美 人也越来越健康
【看贵州】之六盘水篇
就像“80”后开始渐渐成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一样,建市不过三十三载的六盘水市在黔中大地上,也褪去了初期的羞涩和懵懂,以一种愈加成熟的姿态、矫健的步伐加入到发展的队伍当中。
富集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让六盘水“江南煤都”的称号享誉全球;而清凉的气候,则让六盘水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气象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中国·凉都”。
有人曾借此戏谑,“凉都”说明六盘水阴郁;“煤都”表示六盘水环境恶劣。事实正相反,除了矿产资源丰富,六盘水的旅游资源同样得天独厚,因此,在抓经济指标的同时,城市建设也从未停止。
绿化环境、文体设施的配套完善,在推动城市美化的同时,也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舒适度,过去喜爱宅在家里的老少爷们纷纷走出家门,一股健身潮在该市火速升温,作为国家国民素质测试点之一,数据表明,六盘水市近年来,国民身体素质直线上升。
“任何发展都离不开人,只有人好了,城市才会好,经济才会好”,采访中,六盘水人对家乡的全民健身很是自豪。
情侣谈情说爱去处多
“现在六盘水上档次的电影院都有三家,谈恋爱有去处了嘛!”即将于今年国庆结婚的陈帆是六盘水人,曾经拒绝回家工作的他,如今谈起家乡的变化头头是道,满口称赞。
“路上车多了,尤其是好车;娱乐场所也多了,电影院、KTV、公园、儿童乐园随处可见,比以前热闹多咯,而且原来动物园、凤池园、体育馆还兴收费,现在全部免费,还有运动场里那些学生踢球,热闹,真的热闹。”陈帆告诉记者,这些变化速度之快、之大,让他们这些天天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老百姓都惊讶不已。
消费观念和水平的变化,是六盘水人体会最深的。“我朋友结婚比我早,记得那个时候他们拍照、买家具不是去外省就是到贵阳,但是今年我全部都是在六盘水搞定的,品质、款式、价格一点不比外面逊色,所以说,这几年六盘水的变化还是真的大。”陈帆说。
不仅如此,现在随便走进六盘水一所中小学校,以往“小胖墩”形成的独特风景线也难见踪影。吃得好、玩得好、更长得好,这就是如今的六盘水人。
全民健身好风气
“这次来观摩民族运动会,给我的启发很大,希望有机会把观摩学习到的运用到实践中。”作为六盘水市文化体育局的副局长,王静的主要工作就是抓群众体育运动,推动全民身体素质提升。
虽然此次是作为观摩团的身份坐在观众席上看比赛,但是王静并没忘记自己的职责。拥有丰富资源的六盘水市,尤其需要大量能力好素质高的人才,来挖掘资源、发展资源,在国家一轮轮全民健身的鼓与呼下,六盘水的全民健身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随着各种高楼拔地而起,作为配套,各种基础设施也开始安置在社区、广场、公园等,2006年以来,该市还将农村列入此项工作的范畴之内,乡乡村村有安排,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健身设施设备。
“现在六盘水的各种健身俱乐部设置合理完善,很有规模,都形成了新的产业群。”王静告诉记者,随着六盘水市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等二十余个单项都组建了俱乐部。由各种文体活动打造的品牌活动“消夏文化节”也在六盘水市拉开序幕。2004年启动的首届文化节,历时20多天,名人登台、百姓参与,一经推出即获得市民热捧。
不仅如此,近年来,六盘水市还承办了不少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从围棋、象棋、桥牌、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比赛,到汽车拉力赛,规模大,影响大;而本地的各种马拉松比赛、健步走等活动,也从举办之初无人问津,到现在通后门报名,形成巨大反差。
户外运动新亮点
“身体素质好了,气质风貌肯定就不一样,所以现在好多人都说六盘水帅小伙多了,美女也多了。”十多年持之以恒所产生的变化让王静很是高兴。看着夏日夜里,广场上、公园里还有体育场里,纳凉的人、奔跑的孩子,王静觉得,现在的六盘水比过去更有活力更有热情。
而最关键的是,城市的点滴变化,在当地人的心里也发生了化学反应。“以前的情况是,小孩读书都希望到外面去,但现在明显不一样,外面读书的孩子都争相回来工作创业,因为这是家,这里环境好,宜居。”王静说。
山奇水秀,气候宜人,民族风情和喀斯特地貌风光集于一身,是驴友们对六盘水旅游资源的评价。正是凭借独树一帜的喀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以及30多个民族灿烂的民俗民风和民间文化,六盘水市生态旅游也日渐火热。
“我们六盘水的户外旅游资源、运动资源兼具,欢迎大家来感受天然氧吧的魅力。”王静说,今后六盘水或将围绕山地做文章,大力推广户外行这种老少皆宜的活动,一方面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另外,该活动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重在有氧运动,缓解压力放松精神。
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市,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产业的重工业城市。全市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在城市人口方面,六盘水市是贵州省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贵阳和遵义。
六盘水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六盘水市,有煤、铁、铅、锌、铜、银、金、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煤层气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844亿吨,已探明储量174亿吨,保有储量168.2亿吨,煤种全、煤质好、易开采,有“江南煤都”、“江南煤海”之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机械制造是该市经济支柱。2009年9月,被国务院列为资源富集区开展循环经济区试点。
2005年8月,中国气象学会向六盘水市政府颁发了“中国凉都·六盘水”证书,所以,六盘水是贵州的另一处“避暑胜地”。六盘水境内孕育着苗、彝、布依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其中以彝族文化习俗最为引人关注。
六盘水同时也是一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历史悠久。“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嘎,就位于六盘水的六枝,那里延续了一种以长角头饰为象征的苗族文化,古老而独特。
此外,盘县的丹霞山、碧云洞,六枝的桃花洞、滴水滩,还有北盘江畔的古夜郎国遗址、牂牁江大峡谷、老厂的“竹海”,妥乐的千株古银杏,水城的野钟黑叶猴等等,都是美不胜收之地。
六盘水的羊肉粉和烙锅很有特色,虽然,贵州各地都有羊肉粉,但味道各有特色,吃羊肉粉前不妨先喝点汤,记得让老板别放辣椒和油,浓汤原味,吃的是地道。对羊肉特别喜爱的,可以去羊汤锅一条街,据说,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羊肉的吃法,而且羊基本上都是本地特产的黑山羊,很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