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代表队带来的《阿尺目刮斗嘎来》,选手跳起了“山羊的歌舞”。

贵州赫章《启补阿哈》,上演“抢虎”、“护虎”等。

四川代表队《抢头水》道具不凡,两米多高的“碉楼”,直径一米多长的大鼓,都是用火车托运到贵阳的。
9月11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进入第二天角逐。来自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代表队在贵州省体育馆内分别表演了57个表演项目。其中,东道主贵州代表队出场13次,表演了《耍麒麟》、《给作拉》等项目。
在各种民族共同展示的竞技场上,《阿尺目刮斗嘎来》、《摆多怪》、《启补阿哈》……这些音译于少数民族语言的节目名称,光听上去就让人心生好奇。
贵州赫章带来的表演项目《启补阿哈》,在彝语里是“虎护崽”之意,老虎,在彝族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阿尺目刮斗嘎来》是云南代表队的综合类表演项目,“阿尺目刮”意为“山羊的舞蹈”,是傈僳族传统舞蹈。此外还有来自河南代表队的《少林雄风》、北京代表队的《蒙古刀术》、新疆、内蒙古代表队带来的《健身操》、重庆代表队的《土家竹玲球》、四川代表队的《抢头水》等,表演项目都极具民族色特。
今天,在贵州省体育馆还将举行三场室内表演项目,开始时间分别为8点30分、14点30分和19点30分。
表演释义:
《启补阿哈》对虎的崇拜
启补阿哈汉语意为虎守崽。因自古以来彝族同胞对虎就有崇拜和保护的传统理念,后来,彝族人民在节庆活动中就模仿抢虎动作,开展抢虎的比赛活动,以示对虎的崇拜。
在比赛中,双方你来我往,“抢虎”、“护虎”,幽默的表演逗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
一位担任表演项目裁判工作的人士表示,《启补阿哈》,既能充分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突出了体育健身特点,不愧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瑰宝。
《破竹》美好的生活
“破竹”是一种隆重的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比赛,展现了瑶族同胞破竹劳动竞赛的经过。
赛场上,广西的瑶族青年手中的柴刀舞得虎虎生风,举手之间就将长达数米的竹竿纵向剖为两半,如此惊险刺激的表演让现场观众发出阵阵惊叹声。
《破竹》充分体现了瑶族人民与大自然抗争又和谐共生、追求和谐美好生活的精神。
《抢头水》新年狂欢节
四川代表队选送的《抢头水》一开场就迎来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除了服饰精美外,演员精湛的表演,配上大型道具,将现场观众带入“新年狂欢”。
“抢头水”也叫“抢金水银水”,即在每年的除夕之夜,当零点钟声响过,每家每户必去水井处取水,谁能最先取回象征洁白、吉祥的新年头一桶水,这一年他家就会人寿年丰,阖家安康。
《阿尺目刮斗嘎来》山羊的歌舞
《阿尺目刮斗嘎来》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意为“山羊的歌舞”,24名傈僳男女青年以领唱、伴唱、和声等形式,模仿山羊的鸣叫与动作,表演机智幽默,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强的体育性和观赏性,再配上欢快的音乐,真能向观众传递傈僳族传统生产生活信息和淳朴自然的思想感情。
《晨夏竹趣》深情厚谊
河南省的《晨夏竹趣》,配合富于激情动感的音乐,选手大显身手,大小空竹上下翻飞,长杆短杆一齐舞动。长杆空竹“一枝独秀”、双轮空竹“海底捞月”等高难度动作轮番上阵,令观众大呼过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