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花海河乡清凉世界
20多年“试验”毕节改了旧模样
“洞天福地、花海河乡、神奇乌蒙、魅力毕节、清凉世界”,走进毕节,毕节人用朗朗上口的20个字将一个完整的毕节展现在了你的面前。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城市、旖旎的风光、热情的市民、和谐的生态,经过二十多年的“试验”,毕节,不仅成功实现脱贫,更成为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好地方,再不是旧模样,处处好风光、人人好生活。
二十多年打造出一个新城
茅草房变成三层小楼房,白墙、灰顶,远远望去也格外醒目;十里八寨的烂泥路都变成了水泥路,村民们得以走出旮旯,见世面、学手艺……在毕节农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道路硬化到家家户户,交通便利了、环境好了、农民收入也多了,外出打工的、搞旅游产业发展的、或者顺应政策,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靠种植养殖增加收入的,毕节农村正以全新的面貌接受检阅、观光,并期待更上一层楼。
“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毕节人民走过了不寻常的二十多年”,毕节地区民宗委文教科科长黄文荣提起这些年的变化感慨万千。
毕节,黔西北一块美丽富饶的宝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下,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地区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毕节市成了试验中心。
“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毕节地区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百姓都干劲十足、充满希望,大家都渴望改变过去落后、贫穷的状况”,回想当初,黄文荣仿佛又看到了毫无特色的城区里一片片的荒凉,马路上难得见一辆车穿过。
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发展本地资源,转眼二十多年过去,毕节早已改头换面,爱唱爱跳的毕节市民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逛公园、玩夜市,“不夜城”的名号逐渐响亮;高楼大厦的兴起,提升了城市和老百姓的品位。
“十一五”期间,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毕节市又迈重要的一步,这一步直接拉进了毕节与外面世界的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试验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未来,试验区人民将在‘工业强区’战略的引领下,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不断推进试验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黄文荣告诉记者,随着毕威、厦蓉、毕镇、杭瑞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成贵快速铁路和毕节机场的建设,不仅一改当地无铁路、无高速、无机场的“三无”历史;鉴于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是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的地理优势随着交通运输骨架网络的全面形成,还有望将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
届时,毕节市将成川滇黔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将实现1小时到达贵阳、2小时融入成渝经济圈、5小时融入珠三角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真正驶入跨越崛起的快车道。
五百余人缔造毕节新篇章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至今已举办了九届,毕节每届都会选拔演职人员参加比赛。今年,在家门口作战,毕节地区更是做足了准备,人员的配备、比赛项目的设计、演出服装造型的构思,花足了心思、下足了本钱,格外值得期待。
解决了温饱的烦恼后,本就多才多艺的毕节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演艺表演上,满足自娱自乐的同时,也很好地对外进行了宣传和推介。“这一次,无论是我们的演出规模还是演出内容,都创下历史之最,可谓是谱写了新的篇章”,在黄文荣看来,民族运动会的召开,正是将新毕节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一个绝佳舞台。
据了解,毕节地区聚居着汉、彝、回、苗、布依、白、满等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以彝族为最多。多民族聚集地所体现的不同民族间的习俗、风情各不相同,但汇集在毕节,各族同胞所显现的热情、激情的品质、形象又是类似的。
毕节人热情好客,这点从他们参加本次民族运动会的项目上即可看出端倪。群体表演项目《阿西里西》、《滚山猪》、《铃铛舞》、《撮泰吉》等等,不仅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热闹有趣,代表着毕节人民对各地同胞的欢迎、邀请。
“别看节目单上名称雷同,可在不同的环节,其表演的跳法和寓意大不相同”,黄文荣介绍说,毕节代表贵州参加的表演项目和竞赛项目均有,派出的近500人教练员、运动员、演职人员除了比赛,还要负责开、闭幕式、民族大联欢、中心广场、非物质文化展区、对歌、迎宾等环节演出,任务之重,足以证明毕节人才华横溢。
“以前我们只能在家里逢年过节自己唱唱跳跳,现在我们走到台前,和大家分享我们的变化、我们的成果,你说毕节的变化有多大?”作为毕节人,黄文荣满是自豪和骄傲,因为毕节的发展和变化有目共睹;而作为彝族人,看着宛若民族大狂欢一样的盛大运动会在家门口开,他也有深深的感动:“毕节是贵州的奇迹,贵州是世界的奇迹,欢迎大家到贵州、欢迎大家到毕节”!
毕节,地处贵州高原屋脊,是乌江、珠江发源地,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古代是夜郎文明、水西文化繁盛之境,如今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
资源丰富著称的毕节,蕴涵着丰富的煤炭,与六盘水连成带,是我省西电东送的重要构成部分。地下资源主要有硫、铁、媒、锑、钢、硅轶、草炭、粘土、重晶石、大理石、高岭土、石灰岩、玄武石、石棉等28余种矿藏。
气候资源也是毕节的优势之一,由于地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除主产玉米、大豆、小麦、稻谷、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油菜、柑桔、花生、茶叶、大蒜、魔芋和名扬中外的中药材天麻、杜仲、半夏等。
游在毕节是件惬意的事。风景名胜颇多的毕节,处处是景,游览区、小河游览区、沔鱼洒自淆风景区、灵峰仙境、七星关古遗址、大屯土司庄园、瓦窖村古遗址等,风情不一。
作为毕节的一大特色,几大遗址在抒写毕节历史的同时,也带领观者走进不同的世界。如,扁扁洞遗址,距今13至17万年;海子街大洞遗址,距今约18000年;毕节青场老鸦洞遗址,距今约15000年至约21000年之间;还有黔西凤凰穿洞遗址。
此外,红色旅游线、民族风情线、生态旅游线,线线不同,织金洞、韭菜坪、草海、赤水、百丽杜鹃、九洞天……看奇观、赏美景、岩溶洞、鲜花海、绿竹林,在毕节地区,尽可饱眼福。
吃在毕节,除了乌江鱼一定要尝尝民族风味。彝族的“咂西”、“水花酒”、“鸡八桂”、“陀陀肉”、苗族的“糍粑”、回族的“牛干巴”等,制作工艺独特,吃在嘴里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