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第九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多元化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根据北京回龙观医院与国家疾控中心在2000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5人死于自杀。自杀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据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分析,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主要分为两大类人群,一部分是在校学习的中学生、大学生,另外一部分是走入社会才成家立业的青年父母。
自杀人群显年轻的态势
就在2011年9月7日晚上7时09分许,第九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前夕,在惠州市区的麦地光耀城市广场,一名身穿蓝色校服少年自杀身亡。经查,死者为市区某中学学生;经警方现场勘查初步认定死者属跳楼自杀身亡。年轻生命的逝去,令无数人扼腕惋惜。
惠州学院副教授、国家心理咨询师金伟表示,从近几年有关自杀现象的报道和调查结果看,选择自杀的人群确有日趋年轻的态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与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冲击有关。折射出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失序的现实境况。人心脆弱与浮躁,使得各色人群都挣扎在身份焦虑的自我迷失中。
在校生自我生存和发展压力最大
金伟教授介绍,通过自己这些年的个案咨询和经验积累,他感到目前在校生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最大。不上大学前途渺茫,上完大学前途依然渺茫,似乎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金伟教授认为,现在,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生存的压力比以往的时代要大许多。这些压力既有学业方面、情感方面和人际方面的,也有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方面的,还有来自个人内心深度自卑焦虑等方面的,等等。其实这些压力对于任何一个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或许都有可能遭遇到,但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他面对各种境遇的心态也会不同。他认为一味追究社会责任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思路,一个人成长当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理应成为学会自我责任的内容之一。
心理出现问题不习惯找专业机构
学生出现问题后,人们把目光集中在政府行为、学校教育等方面,却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了诱发问题的另一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惠州市向日葵家庭教育中心是惠州市唯一一家关于“家庭教育”的机构。中心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会深入学校免费给老师和家长普及“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多位专家和老师免费给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该中心的赵老师介绍,中心成立一年来,鲜有家长前来问津。
赵老师表示,与北方城市的家长比较,惠州的家长更关注自己的事业做得大不大、赚的钱够不够多,而不管孩子是否厌学、不能上学的问题,花时间与孩子的沟通也不多。与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时,家长也没有及时去咨询并解决问题,放任问题继续发展,最终酿成惨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