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陀螺手”陆东衡领跑第一棒
昨天上午9时,“高原桥城”都匀市标志性建筑的文峰塔下,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传递会场(黔南)已是人潮涌动,激情燃烧,来自全州的数十支少数民族群众代表早已汇集于此,等待着火炬传递活动的到来。

沿途群众激情欢呼
9时56分,随着现场水族的百号长鸣,火炬传递开始。领跑黔南首棒的火炬手,是来自荔波县瑶山乡的21岁瑶族农民陀螺王陆东衡。
作为瑶族杰出陀螺手的陆东衡,则将陀螺竞技“玩”出名堂——2006年,他带队参加全省民族运动会获得男子团体第一名,个人获得第五名;2007年带队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获男子团体第一名,个人第六名等荣誉。本届大赛,他将再次代表贵州队出征。

文艺汇演助兴
“领跑首棒,既感到光荣无上,也深感责任重大”一脸青春的陆东衡信心十足地说,作为一名代表贵州队出征本届运动会的运动员,参与火炬的传递,将给自己增添信心和勇气。
在都匀市文峰公园风雨桥口,陆东衡将火炬郑重交给了下一棒传递手。火炬经风雨桥、迎宾路、百子桥、斜桥、老火车站时代广场、文峰园……最后又回到了文峰塔下的主会场。最后一棒传递手,是被称为“马背上的警务室”的创造者——龙里县公安局谷龙派出所所长王天奇。

一路传递一路欢歌,沿途挤满了前来观看热闹的各族群众,火炬所到之处,掌声、尖叫声、口哨声汇成一曲欢乐的交响曲。1.6公里的传递里程,大约用了40多分钟。10时43分,当主会场的圣火盆被王天奇点燃时,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久久回荡在文峰塔的上空。
30名火炬传递手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1岁,有基层一线的公务员、有教师,也有工人、民营企业家。下一站火炬传递活动将于本月5日在黔东南州的镇远县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