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基层干部罗青拿着一份走村入户调查表给贵州台记者介绍情况 (本网记者 夏杰/摄)
今日传播讯(记者 李生连 黄静 李盼盼) 正值抗旱救灾关键时期,毕节地区抽调各相关部门干部来到特旱县黔西,和群众一起开展生产自救,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难问题。
8月29日中午,黔西县城关镇黎明村的村办公室里,新来的挂职副村支书罗青本准备吃午饭,听到送水车已经进到村口,赶紧跟着送水工作队同去。
中午12点25分,送水车一到指点的送水点,村民们就提着水桶迎上来。

罗青开着自家的面包车,行驶在送水的路上。(本网记者 夏杰/摄)

工作队的送水车刚到村子,罗青和其他工作队员急忙给村民接水。(本网记者 夏杰/摄)
村民代宣礼开着自己的农用三轮车托着12只大桶前来装水,他说,工作队的送水解决了他家人畜饮水问题,免了他的买水之苦。
代宣礼:“这几天我都是去黔西拉的水,拉一趟水要十多块钱的油钱,感谢政府给我们送水,我们挺高兴。 ”
在一旁的罗青不停的帮村民接水提水,抬着70斤的水桶帮助挑水的村民往家里送。
罗青:“我觉得如果真的给老百姓做点事,最需要就是爱心,你把他当亲人当家人看,他就把你当家人看。 ”
罗青只是毕节地区下到黔西县36名干部中的一位,8月18日,他带了几件衣服,就只身来到黎明村,开始了和以往坐办公室截然不同的工作。在村办公室旁边,是一间以前村里面堆放杂物的房间,罗青来后,村里决定腾出来做他的寝室。

罗青紧挨着村办公室的寝室 (本网记者 夏杰/摄)
罗青:“我来之后把杂物搬开,打扫之后我就住这儿,这个门晚上锁不了,我打算去买个哑铃晚上把它吊起来,但是现在也没时间出去做。”
为了方便了解民情,罗青还把自己家里的面包车从毕节开了过来,成为了黎明村的工作车。
“走村串户很远,要抓紧时间了解民情,和家属商量后,我夫人也很支持,就让我开过来了。”罗青告诉记者,为了不给村里面增加负担,油费他准备自己出,也算是给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黔西的新民村,下到基层不到两周时间的毕节畜牧局80后的干部龙昌华,一到村子,就开始为村民的饮水问题奔波忙碌着,在他和村干部的努力下,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口解决了当地2千多村民吃水难题的水井打了出来。
村支书付勇:“他给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就说我们八组打的那口井,那些辅助的管道设置这些要钱,我们没钱,就请小龙帮我们想这个办法了,因为我们资源很有限。”

新民村村支书付勇向记者介绍80后干部龙昌华 (本网记者 夏杰/摄)
龙昌华扎扎实实帮群众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新民村村民的认可。
新民村村民杨兴民:“他在村里的工作踏实,多找几个小龙来培养就得了,如果像八组那个水他不帮忙真的困难。”
毕节“万名干部下基层”黔西县工作组副组长刘剑:“我们从8月19号来了36个人,我们走村串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拟清思路、抗旱救灾,并结合实际来发展当地经济。干部也能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收到锻炼。”
来源:贵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