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各新闻单位纷纷建立基层采访联系点,开展蹲点调研和深入采访活动,努力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切实体现在新闻报道当中。北京日报要求老记者进行“错口”体验,新入职编辑记者则要“驻点”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北京电视台计划举办“感恩社会·服务北京”公益新闻行动,让主持人深入到打工子弟当中,与孩子们联欢互动。
陕西省委宣传部前不久在革命老区延安启动了“转作风、改文风——记者在基层”大型主题实践示范活动,首批下基层采访团组织了来自中央驻陕和省市18家新闻媒体的62名编辑记者,通过实地参观采访,体悟如何“用延安精神指导新闻实践,在当前报道中践行社会责任”。山东省记协近日组织省直和各市主要新闻媒体的60多名夜班编辑,深入到青岛、烟台等市的基层企业体验生活。
河南日报推出“走转改”专栏,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专题,反映各地市的新举措新变化,文风力求“短、新、实”。河南商报将这一活动与已有的“创业梦工场”专题结合,开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商报在行动”专题。河南法制报在要闻版开辟活动专栏,鼓励记者走进基层,了解民意,掌握鲜活的新闻素材,写出打动人心的新闻作品。
贵州电视台在《贵州新闻联播》推出多个“行”字号的专栏和系列报道,如“黔边行”、“多彩贵州江河行”、“西部行”等。贵州电视台记者刘敬源说,以“行”为题,强调的正是认真践行“三贴近”,“做职业新闻人,访万千鲜活事”。吉林电视台在《吉林新闻联播》中,积极组织采写体现真善美的系列人物报道。
今年是玉树灾后重建攻坚年,青海日报编委会把玉树灾后重建一线作为基层联系点,分批组织采编人员深入玉树重建一线采访,在灾后重建报道中培育采编人员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从8月9日活动开始至17日,已刊发来自玉树一线的文字稿件14篇、图片12幅。
在福建日报社,第一批走基层的40多名采编人员已经启程,报纸将开辟《基层亲历》《基层面对面》等新栏目,集中展示采编人员深入基层的报道成果。山西日报近日推出专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记者手记”,通过记者走进厂矿社区、山庄窝铺,深入了解百姓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海南日报强调“到基层一线去开掘新闻的源头活水”,鼓励记者“把视角对准普通阶层,勤跑、勤写、勤思考”。宁夏日报、宁夏广电总台等媒体启动了“生态移民·第一现场”“黄河金岸·第一现场”大型采访活动。
建立完善相关机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扎实推进中,各地新闻媒体正在建立完善调查研究、基层联系点、舆情汇集分析、考核评价等制度,把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作为一种理念、一种常态、一种工作方式和精神追求。
重庆市委宣传部要求各新闻单位领导干部和采编人员要在农村、厂矿、企业、社区特别是“一圈”、“两翼”地区确定固定联系点,轮流分批深入联系点,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各媒体要开设专题专栏,把镜头版面让给群众,不断刊播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生动鲜活的报道。
河北省的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各新闻单位要广泛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分期分批深入联系点,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情况新变化,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撰写“蹲点手记”和调研报告。广泛开展与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结对子、定点帮扶、双向互动等活动,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
江西电视台近期将开展“走基层、看变化”大型采访活动,通过相应机制,要求参与采访的记者深入一线,用镜头记录5年来江西城乡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今年年底前,江西电视台将开展沿鄱阳湖大型采访活动,把直播车开到村子里去,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反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展。
黑龙江省新闻单位通过建立完善相关机制,组织开展学习群众语言、熟悉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活动,通过范文学习、群众评议等活动,在新闻报道中大力倡导“短、新、实”的清新文风,切实提高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