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凯里市民到各大农贸商场买猪肉时发现,各个猪肉摊点的摊贩都“失踪”了,摊位上也看不到猪肉……从当日起,凯里推行由屠宰企业统一采购生猪、统一屠宰和统一批发猪肉的新模式。由此,凯里肉商担心此规定“让屠宰场在搞垄断”,损害自身利益,从而集体“歇业”。
300余名肉商集体“歇业”
据介绍,凯里市有6家较大的农贸市场,共有300多个售卖猪肉的个体户。4日至5日,这300多名肉商均未营业。
5日下午,凯里市政府办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根据《贵州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凯里市的生猪定点屠宰场应达到国家《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要求》三星级以上标准,实现屠宰企业自主采购生猪,自主屠宰和自主配送上市。为此,8月4日凯里市推行由屠宰企业统一采购生猪、统一屠宰和统一批发猪肉的模式。
肉商担心利益受损
“由屠宰场统一收购、宰杀和批发,这就是垄断。”在凯里金玉商场,一位肉商告诉记者,以往屠宰场只负责宰杀生猪,并收取相关费用,猪源则由肉商自主组织。
“我们除了出售猪赚取差价,还在采购生猪时,通过压低进货价谋利。若屠宰场统一采购生猪,今年我们就不能买生猪来杀,利益肯定受损了。”一位肉商表示,3日,他下乡买了一头生猪,运到屠宰场后,但被屠宰场方告知:今后采购生猪将统一由屠宰场操办……最终,他只好以7.5元一市斤(毛重)的价格将这头生猪卖给了屠宰场。“虽然我没亏,但屠宰场至少赚了我500元。”这位肉商说。
“三统一”有利平抑肉价
“此种屠宰新模式事实上触动了‘中间商’的利益。”4日,记者来到凯里龙头定点屠宰场负责人杨晓敏说,闹得最凶的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卖肉个体户,而是“中间商”。杨说,每天凌晨,“中间商”就在屠宰场外内等候,买到生猪后,送交屠宰场宰杀,然后又批发给其他个体户或自已销售,从中牟取利益。屠宰场实行新的运作模式后,“中间商”的利益链断了。“我们所购的生猪价格每天都有物价部门检查备案,价格且随行就市。”杨晓敏说,凯里仅有两家屠宰场,在政府的推动下均实行了此模式。
“由屠宰场统一采购生猪、统一屠宰和统一批发猪肉的模式,有利于平稳猪肉价格,并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凯里市个体私营协会会长刘建明表示,该模式还有利于解决之前生猪进货程序不规范,食品安全无法保证等问题。
据悉,目前凯里市政府与猪肉经营户代表一致同意,在凯里市区两家屠宰企业同时实施由屠宰场原有的代屠宰模式和现在实行的新模式,试运行一周,让猪肉个体经营户进行比较。“6日,猪肉市场即可恢复营业。”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 吴如雄
相关链接
街道干部
充当“临时屠户”
8月4日,歇业风波发生后,凯里市启动预案,第一天投入生猪129头入市,在全市6家较大的农贸市场各设置一个临时猪肉售卖点,让街道的干部充当“屠户”为市民出售猪肉;第二天又投入了128头。除了商场有猪肉出售外,超市也能正常供应,市民吃肉问题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