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记录历史的方式都不一样,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陈述一段和个人生命史相对应的记忆。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吴建伟带着他珍藏的34件作品来到报社,他逐一翻开每一个用心镌刻的红色文化肖像,向我们激动地讲述每一个艺术品连接的红色革命故事,党的峥嵘岁月通过一代伟人的丰富表情生动再现。
以一名普通文化干部的生命认同和生活实践,有追忆历史,有呈现记忆。这样的人物故事带着我们与红色文化回归生活世界。
上个世纪60年代,吴建伟考进中学后,在美术老师的教诲下,对图画课表现出特别兴趣。1968年9月,他上山下乡当知青,1971年3月因对文艺表演和美术有一定特长,从农村被抽调到黄平县文化馆工作。在黄平,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1964年支黔到黄平县委宣传部工作的谢志成,转业之前在解放军报美术组当美术编辑,剪得一手好剪纸。谢志成后来成为贵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贵州民族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在谢志成的帮助下,上世纪80年代初,吴建伟参加了全省美术干部培训班和全省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班的学习,加上黄平泥哨创始人、老岳父吴国清的言传身教,使他对民族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靠慢慢摸索和实践,吴建伟创作的剪纸作品《新春乐》、《迎春图》、《欢庆》、《春到苗山》、《蜡与火》、《妈妈只生我一个》、《水浒人物》、《红楼梦人物》等在报刊上发表。这些作品构图大胆,造型夸张,借鉴了大量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手法,有着独特鲜明的个性。
作为一名老文化工作者,近些年来,吴建伟用业余时间,对收藏的几十幅毛泽东主席头像资料进行统一风格的剪刻处理,形成了一套共34幅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各个革命时期的剪纸头像集。
创作毛泽东同志的剪纸艺术头像,是吴建伟久藏心底的夙愿。在数百幅作品中,吴建伟对自己全心投入创作的34幅毛主席头像最为满意。为了创作出真实反映毛主席生活形象的作品,他反复阅读毛主席诗词,学习中共党史,取材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挂像及工艺类作品,在此基础上反复比较和深入研究。
记者看到,从毛泽东18岁考入湖南师范到创办湘江评论,从去安源到上井冈山、瑞金,直到遵义、延安、西柏坡,不同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头像剪纸逼真传神,惟妙惟肖。作品集中描绘了毛泽东同志在各个不同革命历史时期的形象,一代伟人的风范在革命重要节点一一呈现:考入湖南省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创建“新民学会”,出席党的“一大”,去江西安源组织工人运动,主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延安时期、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时期、进入北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祖国各地视察、畅游长江、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族群众及会见国际友人……各个时期的毛泽东,带着不同的表情生动形象,在剪纸中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