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时二OO七年四月五日,农历的二月十八日,家家户户的人们都去坟上扫墓,那时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我也去坟上祭奠,可我的心情比别人沉重,扫墓的路上,心里充满着沉痛与哀伤,因为我要去祭奠的是一座黄土未干的新坟,坟里躺着十年前过世的母亲和刚刚去世不到百日的父亲,与往日的扫墓不同,今年的清明节我特别伤感,因为往年的清明节是一个怀念故人的一种仪式,心里多是对亲人的追忆和淡淡的余哀,今年的清明节家里少了一位深情似海的老人,坟里多了一个过世的亲人。
扫墓的路上,我产生了许多联想,沉重的思想无法使我打起精神……
去年的今天,我家里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今年我没有资格挂出四世同堂的牌子,因为走了一位老人,家庭的品味降了一格,我无法弥补这个缺陷。去年,我家里还是一个拥有十一人的大家庭,上有将近九旬的老人,下有牙牙学语的顽童,今年不能,今年虽有学会说话的婴儿,可失去了一位将近九十岁的老人,去年,我的家庭是多么的幸福欢乐,喜气洋洋,可今年家里充满的失去亲人的伤痛,失去了庭院里的欢快笑容,儿女们没有去年那么笑声朗朗,我也变得少言寡语。去年我们的家庭是多么的令人羡慕,让人羡慕到嫉妒的地步,尽管,我们家里并不十分富有,可也不是弱势群体,家里并不像富家那样富丽堂皇,身缠万贯,可是我们有许多家庭不具备和没有的,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一个儿孙满堂的院落,充满了和谐的气氛,按现在的标准,我们家还缺少儿女们的争吵,夫妻般的磨牙,婆媳间的斗气,一个十分和睦的家庭让街坊邻居们羡慕不已,贫困不可怕,艰难不可惧,可怕的是亲人间的摩擦和怄气,可我的家庭没有,上有近九旬的父亲,中有近五十的自己,下有二十多岁的儿女,膝下有牙牙学语的孙子,一个十分完美的家庭,怎能不令全家人快乐,怎么不令亲人满意?怎能不让邻居羡慕?父亲是一个知足常乐,心胸宽阔,忠实厚道的人,正是他的这些特质,才使他安详地走过了人生之路,儿孙的孝顺,他知足,儿媳孙女孙媳妇的床前伺候他满意,可是幸福的时光没能留住老人的脚步,他走了,给儿孙们留下的怀念和伤痛,还记得父亲在世的日子里,他对儿孙们的回报还是那样的感激,人们知道,再孝顺的儿女也还不了父母给予的三分之一,儿女们的回报是良知,是情理,可他总担心劳累儿孙们。人们也知道,儿女是自己所生所养,孝敬是本分,可外来的儿媳,孙媳却没有骨肉情分,可是儿媳、孙媳做出了正常儿女们做不到的孝举,儿媳的喂饭煎药,孙媳的擦屎擦尿,让老人十分感激和满意,正是儿孙们的孝心,老人脸上没有出现过一丝愁容,言谈话语充满了知足的快意,老人临终并没有躺倒,他渐渐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去年的冬天,他慢慢的不愿说话,在医院度过十几天的光景,本来病已治愈,可是出院后还是没有过去的气力,让他再进医院,他说:“这没有病,不疼不痒的,不耽误吃喝,这不是病,没有不老的人”头一天下午老人在沙发上坐了三个小时,疲劳了去休息,还吃了半碗专门为他煮的小米粽子,他睡着了,半夜坐起来喝水,之后又睡熟了,清晨五时他饿了,给他煮了一袋方便面,刚吃了一半,叫不醒了,父亲走了,他没有留下片言只语。
我知道,父亲走前没有留下什么遗瞩,是因为他很放心,他知道我有一个十分美满的家庭和孝顺的儿女,他没有什么遗憾和牵挂,因为他三个女儿也先后退休拿到了国家的退休工资。他没有带走忧虑,没有留下惦记,放心的走了。可时他的走给我留了遗憾,因为我曾经承诺的没有实现,尽管我不迷信,但在老人的寿命上我曾经起到过作用,为老人算过命,算过长寿,我承诺假如父亲活到九十,我要在庙前唱一台大戏,如果父亲能过上百岁华诞,我要给乡亲邻居大摆宴席,可是我没能实现这个梦想,父亲走的早了点,还不足九十岁,我曾发誓,不管庙里的神仙神通多大,绝不会看到父亲九十岁的大戏,至于大摆宴席的百岁华诞,对不起免谈,这是我孩子般的报复。
在父亲去世前的日子里,我看到父亲的神情,将不久于人世,我也挤出了很多时间陪伴他,为了讨他欢心,我常提起我的童年时的往事,勾起他对青年时的回忆,焕发他生命的活力,我经常在他身边问我童年时的模糊事情,老人虽然已近九十,可耳聪目明,不糊涂,每当我问起我童年的事情,他都能清楚的回忆,并能正常的对答,每次回答了我的提问他会立刻来了精神,我知道时间不会太多,我没有放过任何一点机会,也正是这一连串的问话与追忆,使父亲清醒的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在最后的几天里,父亲已不愿说话,好像说话很累,我不敢多劳累他,最终我没有问完我要问的话,但在父亲最后的半年里,是父亲对当年的回忆,给我提供了许多生活素材和历史掌故,让我写进了自己的杂文里,小说里,这是笔精神财富,是教育后代的教材,可是父亲的去世,使我失去老人父亲般的智慧,失去了父亲般的伦理,我已无法从父亲那里寻找我需要的素材,我无法从父亲那里寻找做人的道理,曾记得,父亲有两句名言,“一是不做高官不被害,不受荣华不担惊,”这一点我做到了,所以,我在后来的为官之道上,多了许多退却,少了许多进取,二是父亲说,“做人有一定的尺度,有些事不做不行,就去做,比如吃饭穿衣,不吃不穿会饿死冻死,有些事不做能过,做了反而不好,就不做”我知道我父亲没有明说,他是在暗示我,在为人坐官做事的路子上,有许多诱惑应该把握,意思是比如不玩女人照样能过,做了就被人轻看,所以这方面我十分谨慎,父亲走了,我没有机会聆听父亲的教导,我成了家里唯一的长者,我该如何为子女们作出表帅,成了我思考的问题,扫墓的路上我想到了这些。
又是一个清明节,今天与往年不同,往年上坟是怀念,今年上坟是伤痛,也*年就成了余哀,随着时光的流逝来洗涤旧迹,血色也会变得绯红,余哀也会变得淡淡,我们不能永远沉浸在悲痛中,但愿把先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后代人的人生中。去年的清明节我家是一个四世同堂,正是因为少了一位老人,我们失去了这个资格,但我们无权把失去的变成悲哀与悲剧,因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但愿子孙后代能够学业有成,能造福于社会和他人,也是我们做为长者的责任和义务,也让长眠于地下的先人放心。
扫墓归来,我有气无力的躺在床上,脑海里浮现出父亲慈祥的目光和期待,心里想了许久,肩上的担子也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