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主打避暑之都概念吸引了许多外地购房者
贵网8月3日讯(黔中早报 文/记者胡丽 图/记者雷云)统计数据显示,贵阳市上半年住房供给量和销售量都低于10年同期水平,成交量仅为274.05万平米。进入下半年,成交萎缩格局未变:7月25日至7月31日一周,共成交房屋销售面积为13.18万平方米,较上周下降7.90%。
反观上半年贵阳市商品住宅价格,成交均价5192元/平方米,较2010年涨幅达到了13.64%。是什么原因导致贵阳楼市量跌价涨?下半年,贵阳房地产市场又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主持人

早报记者 胡丽
嘉宾

广州中地行房产代理贵阳分公司市场研究部主任 刘斐

兴隆枫丹白鹭城市花园销售副经理 薛磊

贵阳盛唐天下策划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振龙
1、开发商看好贵阳发展前景
主持人:如何理解目前成交量虽然明显下滑但房价却依然居高不下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原因支撑了这样的房价?
唐振龙:造成量跌价涨的原因有四个:一是前几年房地产市场销售火爆,房开、代理公司手里面都有大量闲置资金,以解决短期内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开发商不急于降价回笼资金。二是国家出台强制性政策,但随着中国城市化加快,需求量依然大于供应量。需要住房结婚的购买力就完全可以支撑市场需求。三是目前的房开项目,其建安成本、土地成本都是两年前储备的,那时价格相对较高,按市场价进行销售,开发商已经牺牲了利益,更别说降价了。最后一个原因,地产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题,带动着很多行业的发展,国家不可能完全把地产市场打死。开发商看好前景,短期价格坚挺的思维是合理的。
刘斐:今年3月开始,贵阳楼市各种促销接踵而来,惠民策略、周末暖场、特别促销、加大报广投放、扩大短信发放量等名目繁多的促销推广手法纷纷上演,开发商使尽浑身解数保证上半年成交量没有大幅下滑。在这个前提下,房价没有出现任何下降。一方面,贵阳楼市的价格基数仍然还在低位运行,且未来上涨空间比较大;另一方面,所谓的政策打压主要倾向一、二线市场,像贵阳这样的三线市场受到的影响相对小得多;贵州缺乏像贵阳这样的中心城市分流人口,导致过度集中到贵阳,贵阳中心区土地面积比较小,下一步板块外延和旧城改造等等因素都是使得房价快速拉高的原因,所以整体而言,贵阳市场均价上涨的空间还是有的。
薛磊:开发商只要资金链不断,谁都不会降价。开发商自身的资金链能够支撑的话,肯定是愿意扛过去的,毕竟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各项支出费用的上涨,已经让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已经缩小很多。另外,开发商普遍对贵阳未来市场的发展有着良好的预期值,尤其是轻轨等建设项目以及贵阳周边区域逐渐发展,使开发商更加看好贵阳未来的城市发展前景,因此只要资金撑得住,开发商都愿意等。
2、三四线城市面临更多调控
主持人:量跌价涨是调控政策不到位?还是贵阳市场自身的原因?下半年是否会有新的调控政策出台?
唐振龙:不是政策不到位,也不是贵阳市场的原因,只能说政策还没有完全了解市场、进入市场。下半年是否有新的调控政策出台?只能用相声里说天气预报的方式来回答:今天下雨,明天下雨的几率很大。
刘斐:与其说由某种原因造成上半年市场量跌价涨,不如说这是贵阳市场本来的真实情况,并不需要特定的因素促成,持续上涨态势犹存。贵阳现在主打避暑旅游城市,外来购房客户增多的情况下,整体形势上扬是必然的。下半年仍然是一个效果持续期,新的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不大,对于三、四线市场来说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接下来将面临更多的调控,主要表现在一些交易细节和操作规范上,因此三、四线城市受到的影响也将明显加强。
薛磊:国家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让房地产回归正常周期,不要长期停留在上涨期,其目的已基本达到,目前的销售量已经下滑,在这一阶段换房有需求的人以及其他刚性需求的人,会在短期因为对价格的坚挺产生观望,但这些需求终究要释放。所以出台更严厉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即便是有政策出台,也只可能是更细致更精确的政策了。
3、下半年房价稳中有升?
主持人:调控至今快半年了,各方一直在猜测调控效用的临界点何时到来,房价是否会有所松动。从贵阳市场来看,下半年预计会呈现出怎样的走势?
唐振龙:从政策、购房季节分析,下半年市场肯定会有一次涨价的机会,长时间的压抑,肯定会有反弹的势头,无论从量上还是价格上,我们认为下半年房价肯定有小幅的上扬,但是不会火爆。
刘斐:楼市调控没有真正的临界点。下半年的贵阳楼市走势成交量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要大,房博会召开、“金九银十”、多个规模化名企名盘上市发售都是下半年楼市焦点。预测整体市场全年成交量应该维持在700万平方左右。
薛磊:下半年开发商短期内会以各种优惠措施回笼资金,但促销并不意味着降价。整体或许还将维持上半年不愠不火的状况,在政策持续的重压下可以排除价格反弹的可能性,但价格下行的可能性也不大。
4、本土开发商如何生存?
主持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房企十强的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80%。显然,市场份额正在向大型房企集中。本土开发商如何生存?
唐振龙:开发适合市场的同时为百姓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才是王道,在赚钱的同时不要忘记回报社会。
刘斐:地产暴利时代不再,做好服务才是硬道理。要求开发商在项目规划设计方面更加体现人性化、低碳、生态、环保等;资本运行保障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后备,只有良性的资金来源和保障才能为项目带来利好,而不是一味的快速不当的融资为项目增加风险。后期物业服务也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印证。
薛磊:“商业地产”“文化地产”“养老地产”“低碳地产”等发展空间都是很大的,就产品来说,市场目前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投资品,而是更适合人居住、更人性化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