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海鲜叻沙、比尔亚尼黄姜鸡、辣椒螃蟹、咖喱鱼头、椰浆饭……7月的新加坡处处弥漫着香料的味道!2011年7月15日,以“香料”为主题的新加坡美食节隆重登场,来自全世界的美食爱好者齐聚狮城,体验为期10天的香料饕餮盛宴。
尝尝新加坡的特色菜肴,让你的味蕾恣意享受这里的地道美味。不要错过富有辛辣肉汁的辣椒蟹,如果的确对辛辣菜肴情有独钟,那还必需品尝下咖喱鱼头。
不可错过:黑果焖鸡

黑果焖鸡
这道土生华人(也称为海峡华人)最喜爱的菜肴,以其香味和口感让所有品尝过的人都难以忘怀。传统的强大力量让它的经典菜谱代代相传,终于造就了这道正宗的土生华人美食。
其材料为鸡肉片(有时用猪肉片)和黑果——一种有着坚硬外壳和辛辣内瓤的果实。而黑果的诱人味道只有亲身一试才能了解其魅力所在。
其制作过程也绝非一时之功,单是捣烂的香料就来自于七种原料,而炒制过程也需要半天时间。接下来要洗刷果实,把它们在水里浸泡两天,削去果实的一头,挖出里头黑黑的果肉。
再将其捣烂或是同数种香料一起拌匀。最费劲的还在后面,然后要在把果肉放回去之前,用刀具把果实的开口修饰一番,使其看起来整齐美观。
最后把重新填好的果实、鸡肉和香料一起炖上半天,直到得到浓稠的汤汁。这样的烹饪过程可谓“脍不厌细”了, 所以,何不选择一处土生华人的美食佳处,亲自尝试这经历重重繁琐工序的美味?
如果来到新加坡的您,有足够时间前往像波那维斯达这样的郊区,那么像蓝姜、Spice Peranakan等餐厅,以及Baba Inn & Lounge都是品尝这道菜肴的好去处,毕竟这道菜可不是随便在哪个餐馆都能享用得到的。
这道菜的最佳搭配莫过于白米饭、虾酱和叁岜通菜,这样芬芳四溢的美食搭配堪称美味绝配
不可错过:肉骨茶

肉骨茶
肉骨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据说是由来自中国广东与福建的劳工带入新加坡的。它是将带肉排骨放入独特草药及香料熬制的原汤中烹煮,丁香、肉桂、八角、茴香以及芫荽的使用反映了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特色。在过去,这道菜是苦力们补充微少能量与营养的一个重要方式。
然而,富含草药与香料的深色茶汤只是肉骨茶的两种制法的其中一种。如果您不喜欢浓烈的草药味,另一种以胡椒制成的较为清淡的汤便一定能让您满意。
这些不同的制法反映了中国各地移民不同的饮食习惯。广东人拥有悠久的汤文化,因此更喜欢添加药草来进行食补,而福建人则更喜欢有咸味的食品,于是更喜欢在肉骨茶汤中添加酱油来增味。
新加坡的穆罕默德苏丹路的酒吧街外,分布着许多售卖热肉骨茶的摊档,通常经营至深夜;而在如切路,您可以尝到最为著名的肉骨茶,全天营业。肉骨茶可与米饭与面条搭配食用,油条则是最为常见的佐茶食物。
一碗肉骨茶还可与猪骨、腌菜及红烧豆腐皮一同食用,可在全天任何时段都带来健康美味又实惠的美食体验。
现在,肉骨茶在新加坡已经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除了方便面出现了肉骨茶口味外,还甚至推出了包含了一袋汤料的DIY套餐,也成为了一种别致的美食纪念品。
不可错过:辣蟹

辣蟹
作为新加坡最伟大的美食发明,这道名菜绝对是星洲之行不可错过的必尝菜肴。其中烹饪得最为出色的餐厅有无招牌海鲜餐馆(No Signboard Seafood Restaurant)、珍宝海鲜楼(Jumbo Seafood),以及东海岸人工湖美食村内的长堤海鲜餐馆(Long Beach),该餐馆正好位于东海岸公园海滩旁。这道菜之所以如此特别,在于其由辣椒与番茄酱所制作的酱汁,香辣中带着微甜的可口滋味,明快的颜色让您胃口大开,放入口中却又让味蕾获得极致享受。
这种红色鲜香的酱汁散发着带有香蒜与米醋的香味,而面粉与鸡蛋丝(在烹调收尾阶段才将搅匀的鸡蛋加入)的采用使辣蟹更充满了蓬松酥软的质感。
此外,您还可以点一些馒头(烤面包),舀一些浓香的肉汁在上面搭配着吃,一定让您更感痛快。烹制辣蟹通常采用的原料为泥蟹,也可采用其它如软壳蟹等品种。如果您是海鲜爱好者,便一定不能错过这道美食。
此外,在如切区一家名为Eng Seng Restaurant的咖啡店,您还可以尝到辣蟹的姐妹菜——黑椒蟹。咖啡店(coffeeshop)并不同于咖啡馆(café),是一种遍布新加坡各地的由熟食摊档构成的小型食品店。
不可错过:炒粿条

炒粿条
这种扁平米粉制成的小吃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历程。最初,炒粿条通常由渔民或农民在夜间售卖,以此增加收入,他们用剩饭菜来加工这道小吃,因此炒粿条的制法有许多种。
炒粿条是将扁平的米粉(类似意大利面)与生抽及老抽、马来煎(belachan)、罗望子汁、豆芽、韭菜、腊肠以及鸟蛤一起翻炒而成。在原来的制法中,米粉是以猪油进行炒制,因此独具一种鲜香的美味。
近年来,炒粿条的制法越来越健康,各个摊档主们添加了更多蔬菜,减少了过多的油。不仅使整道菜更加健康,蔬菜与豆芽也让其更具鲜美与松脆,为这道旧时光的好菜添加了更多魅力。锵锵作响的炒锅与香喷喷的热气阵阵传来,让这道菜拥有了从视觉、嗅觉到听觉的全方位美感,让您在大快朵颐之前就已深深地陶醉其中!
新加坡大多数美食中心都有炒粿条的小摊,如麦士威路熟食中心等,它也是公主露台餐厅的招牌名菜。选择鸟蛤或是虾肉搭配一份冒着热气的炒粿条,尽情享受这道丰盛的美味吧。如果您将前往祖卡酒吧享受夜生活,不妨先去附近的锡安路熟食中心(无需寻找店标,大排长龙的顾客就是最好的地标),到一家极受欢迎的摊档去享受一顿美味的炒粿条吧。
不可错过:海南鸡饭

海南鸡饭
海南鸡饭源于早期由中国南方的海南省迁来狮城的移民,经过改良与调整成为了闻名四方的名菜。这道菜十分简单:若干一口大小的蒸鸡肉块、香米(鸡油预炸并用鸡汤烹煮)、生抽或老抽、辣椒粉与生姜混合。
烹饪时要将所有部分均匀炸熟,否则菜品的口味则会流于平庸。事实上,辣椒酱既能为菜品增色不少,也能轻易让其烹制失败,太辣则会让用餐变得痛苦,而太淡则让口味平淡无奇。
这道菜的准备工作需要十分注意,首先将鸡蒸熟,随后立刻将其浸入冷水。这样可使肉质保持鲜嫩,也正是在室温下供应肉类的原因。
一份海南鸡饭通常配有一碗清鸡汤、几片黄瓜薄片、辣椒老抽蘸酱以及姜蓉,在城中麦士威等熟食中心及Checkers等餐厅都可尝到这道美食。简单又美味,海南鸡饭无愧于新加坡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是您在新加坡又一个必尝的招牌菜品。
不可错过:咖喱鱼头

咖喱鱼头
著名的新加坡鱼头咖喱是印度、中华和马来文化相互融汇的美食结晶,这也是为什么它是新加坡城内最炙手可热、最诱人和最受喜爱的菜肴之一。
其最初的制作者是新加坡的马来亚力人(来自南印度喀拉拉邦的印度族裔),他们将红鲷鱼的鱼头与蔬菜放在辣味的咖喱中一起炖煮,再用酸酸的罗望子调味,终于造就了这道让人一试难忘的鱼头招牌菜。
您可以像华人那样搭配米饭,用松软的小圆面包蘸食咖喱汁。面食的甜味可以中和咖喱的辛辣味,这是让不太能嗜辣的人也能享受这道菜的最佳方法。
华人在吃这道菜的时候,喜欢搭配一点点蔬菜和肉一起品尝。而品尝这种吃法的最佳地点,当属位于城市中心麦卡南街的海洋咖喱鱼头餐馆。
印度人通常选择的吃法与此类似——加上米饭、帕帕丹和印度泡菜。小印度的阿波罗蕉叶,还有不远处跑马路上的Muthu’s Curry都是值得向您推荐的餐馆。
肉块的柔软、鱼肉的精华、诱人的味道,还有高脚杯中的印度翠鸟啤酒或是冰镇柠檬水…… 这是另一道您在新加坡不可不试的菜肴,因为纵览在世界的其他任何地方,如此美味,仅在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