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喜欢讲笑话,他经常说:“再穷,出门别忘了带钱,过的再富有别有病”这看起来是一句口头上的笑话,实际上包含着许多道理。古代的人只要有了米面柴就可养身立命,持家糊口,有了衣就可以御寒暖身,因为那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年代,现在不同,人人都要融入社会化的生活中,人们不需要贮放更多的米粮以招贼偷和鼠咬,只要有钱,什么也不用担心,所以那位朋友说:“再穷,出门也要带钱”意思是缺啥也不能缺钱,人的富有是令人高兴和愉快的,一个好的家庭,家财万贯,古时候是良田万顷,骡子成群,现在是豪华家室,金碧辉煌,精美物品,样样俱全,应有尽有,心里有了踏实满意的感觉。
其实,人的一生所享用的食物和物质是有限的,人在困难时,一分钱能难倒英雄汉,灾荒时由于缺粮短衣,能饿冻死许多人。但一旦维系人们生命的最基础的东西具备了,就没有那么可贵。粮库里存三年的米粮和存一年的米粮同样能度过一年四季,两身衣服和十件衣服同样能遮身蔽体,其余的东西只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只能摆摆做个样子,显示自己生活的殷实和富有,显示自己的家庭与众不同。显示在人们中的等级,灾荒的年月,寒冬的腊月,缺了一碗热粥,缺了一身棉衣,会被饥饿的寒冬夺去生命。丰年里,春暖夏炎的季节里并不会感到米面和棉衣的重要,什么东西最重要,用的着的,离开它无法维持生计无法延续生命的东西最重要。其余的东西都是摆设和装潢,都是一种架子和门面。有了它是一种风景和陈设,没有他照样能生存。可是有的人欲望很大,追求很高,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愿望拼命的追逐用不着的东西,本来三口之室,四口之家,三居室足可以栖身,非要五居室二百米的房子,造成各方面的浪费,本来一张床足可以歇息,非要花重金置办豪华的床铺,有了充足的钱,不知道消费就不惜重金装修房子,有的置买自己许多用不着的东西,有的收藏文物古玩,当然这也是一种爱好和情趣,没有什么值得责备。可是置办的许多价值连城的东西,最终成为自己弥留之际的牵挂和惦记。人们享受人生是个人的权力,财富只要是勤劳所得,任何人没有剥夺享受幸福的权力,不过财富太多了,并不见得是好事,它是一个人们思想的包袱与负担,家产多了,财宝充盈家室,夜里怕贼不得安宁,休闲的时节也不敢出门,但富了总比穷人好,谁也不愿过穷日子,富是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有些人很不满足,欲望越来越多,面对自己的财富,总盘算着,我家里还缺什么,我下步该奔什么目标,该置买什么东西,做为穷人总打算有隔夜的粮,有全年的粮,有冬夏的衣,只要有了这些,不会断炊,不怕风雨,就是一种满足,就有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有了吃的喝的,啥也不缺。
人们的心里不足,大多出于攀比,而攀比往往是向上等人,向富人比,比的结果越来越不足,越来越生气。最后形成心里的失衡,导致身体精神出问题。人只要不断的比,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就没有停止的时候,也应该知道,富有的人并不见得满足和快乐,穷有穷的心酸,富有富的难处,也像王熙凤说贾府那样,家再大,也是大有大的难处,穷人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而富人的目标很多,在应酬社会活动中有他的苦衷,在事业前进中有他的烦恼,在拼搏中有他的挫折和失败,时刻都有败露的危险,富人财富再多,不快乐也不是幸福,一个富豪,得了不治之症,他比穷人更恐慌,穷人因为没钱治,富人因为治不好,得到一个同样的结果,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假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反思一个问题,我现在缺什么,可能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再仔细琢磨一番,人生在世,只要身体健康,心情快乐,我们什么都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