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明区以农村为重要阵地,大力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致富,创建幸福新农村。
目前,南明区5000余名机关党员全部注册成为志愿者,共组建256支各类“志愿服务队”,在农村开展志愿服务2万余人次,结对帮扶1852对。通过定岗定责,设立党员中心户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农民致富。
南明区的永乐乡依托城郊地理优势,组织各级党员干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万亩菜园”和“万亩果园”。如今,永乐乡的无公害果蔬种植,已经成为贵阳市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以“永”牌和“永乐”牌商标注册的艳红桃和无公害蔬菜,不仅供应贵阳市民三分之一的“菜篮子”,还成为全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远销湖南、广东等省外市场。
“每到周末,总会有很多贵阳市民驾车来,下地挑拣蔬菜。”说起本地的无公害蔬菜,许多永乐农民脸上洋溢着笑容。
南明区创新组织设置,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带领村民走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提高土地产出。
南明区云关乡红岩村采取“公司+支部+农户”的模式,下派党员进行帮扶,协调促成红岩芯忻缘花卉园艺工程有限公司与农户共建贵州省最大的花卉园艺批发市场,组织22户农民以60多亩承包地入股,22户农民每年可增收40万元。该乡党员干部还为失地农民开办创业技能培训班,使105户失地农民成功创业。
永乐乡柏杨村的年青党员罗跃学,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优质高产的莲藕种植技术,年收入达到3.2万余元。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罗跃学组织成立了柏杨村莲藕协会,在村民中推广优质莲藕种植技术,实现村民增产增收。
目前,南明区已在乡(村)组建茶叶、蔬菜、养殖、市场营销等19个“特色党支部”和28个“流动党员党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