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沪深两市开盘后再度震荡走弱,午后沪指最低一度下探至2681点。14点后沪深两市银行股、保险股、券商股集体井喷,带动股指一度直线飙升至翻红。随后股指再度小幅回落,截止收盘,沪指仅下跌0.26%,报2701点。
光大将跌破发行价银行股估值已反映不利因素
考虑复权因素后,只差约5%,光大银行A股就要跌破发行价了,这对计划赴港上市的光大而言不是个好消息。前日银监会有关地方融资平台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的表态,则让市场人士感叹“银行股的寒冬来了”。
除中信银行微涨0.23%外,昨日银行股再度集体走低,光大银行盘中一度跌至3.13元/股,距离3.1元/的发行价只有3分钱的距离(如考虑复权因素,距发行价尚约有5%的下跌空间)。而近期宣布拟A+H股配股融资不超350亿的招行盘中一度跌至12.02元/股,最后收盘于12.05元/股,跌1.71%,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股股价也均创出近期新低。
银行股的持续走弱与市场对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担忧以及银行的再融资压力有很大关系,不过仍有不少券商认为目前的银行估值已反映了诸多不利因素。
比如国信证券日前发布的研报认为,平台贷款是典型的系统性问题,除非经济环境已非常接近风险全面爆发的临界点,否则估值不会完全反映该系统性风险。尽管当前低廉的估值仍不能完全反映系统性风险的全面爆发,但也已足够反映诸多潜在的不利因素,基本已经没有下行空间,认为银行板块未来有望获得绝对和相对收益。
苏格兰皇家银行25日发布的研报也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受到关注,中国银行业股票被过分沽空,认为自今年4月以来,银行股股价相对公允价值已超跌了15%至18%。国泰君安同日发布的研报也认为,近期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已被过度扩大,认为对平台贷款风险需警惕重视,但不宜过分悲观,并建议坚定持有银行股。
中银国际则认为,近期受对资产质量担忧的影响,银行股走势落后大市。但半年报的数据有可能减轻投资者对资产质量的担忧。他们预计15家A股上市银行2011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约4537亿元,同比增长34.8%。同时考虑到目前上市银行A股未来12个月的移动平均市盈率平均只有7.1倍,H股为7.5倍,估值具备吸引力,认为短期银行股有反弹的可能,但中长期上涨机会不大。
但就短期表现来看,市场并没有很好地回应机构相对乐观的预计,一市场人士近日对本报记者称“看不懂银行股的走势。”据国泰君安统计,上周银行股指数下跌2.87%,银行股跑输大盘1.12个百分点,但这没有触及真正的底部,在“7·23动车事故”后的第一个交易日(7月25日),银行股即遭普跌。而银监会日前发布的有关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讲话又进一步挫伤了银行股,在该讲话中,刘明康对平台贷款风险防控明确要求,“对于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
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昨日对着这则消息在微博上感叹:“银行股的寒冬来了。”银行股昨日的表现也很好地配合了这一预言。
一银行人士称,这一政策在逼迫一批政府平台贷款现形,考验商业银行的同时,也在考验地方政府。
赵庆明则认为“不展期、不借新还旧,怎么办?直接进入损失吗?”他认为监管机构应该给银行指个明确的道路,如果真进入损失,以10万亿平台贷款计算,假如只有10%到期,今年银行业就将出现行业性亏损。
银监会松口银行股权激励
银监会7月25日晚间发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对包括商业银行、外资在华法人银行等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进行规范,并公开征求意见。《指引》的主要内容涵盖公司治理、制衡机制、发展战略、价值准则及社会责任等,主要为弥补现有文件的不足。
而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点是,《指引》第一百一十二条指出,“商业银行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行中长期激励计划”。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明确商业银行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使管理层与商业银行的发展、风险加以捆绑,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这或许开闸国有银行的中长期激励计划。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也坦言,“这一事项要得到实质性突破,恐怕还需要财政部的松口”。
薪酬延期
要提高延期支付比例
据多位银行业内人士介绍,目前,薪酬延期支付是商业银行进行中长期激励的主要方式。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相关高管的短期投机行为,控制风险。
根据银监会在2010年2月21日发布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员工,其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采取延期支付的方式,且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其中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薪酬的延期支付比例应高于50%,有条件的应争取达到60%。在延期支付时段中必须遵循等分原则,不得前重后轻。
对此,此次指引进一步提出,“商业银行薪酬支付期限应与相应业务的风险持续时期保持一致……其中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薪酬应提高延期支付比例。”
国有金融企业
股权激励需财政部松口
而各方更关注的显然是此次《指引》还特别提及了股权激励计划,如若成行,这将是商业银行中长期激励机制的重大突破。
不过略微有些遗憾的是,昨日有银行业内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而非银监会。在2008年6月财政部下发《关于清理国有控股上市金融企业股权激励有关问题通知》即65号文,规定国有控股上市金融企业不得擅自搞股权激励,对于准备设立和已经在做股权激励的企业予以暂停。这一规定在当时令不少金融机构的股权激励计划搁浅。
“相关银行要实施股权激励取决于两点,首先是银监会、财政部等各主管部门的政策要统一,第二,是一定要和商业银行的发展、风险控制以及股东回报相联系,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前述银行内部人士直言。
据了解,在财政部叫停金融企业股权激励之前,交行、招行等银行均对高管或员工实施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而招行在财政部叫停之后并未停止其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
以招行为例,在2007年10月22日召开的股东大会通过《高级管理人员H股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今年2月该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对高级管理人员第四期H股股票增值权的议案,马蔚华等10位招行高管共获189万份股票增值权,占当时公司股本总额215亿股的0.0088%。
所谓股票增值权的长期激励计划,简单地说就是可以分享相关公司增值收益,但没有该公司股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