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资讯中心: 国际  | 国内  | 民族精英  | 红色之旅  | 彩瀑人生  |  万峰林神秘之境  |  小七孔  |  苗乡侗寨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职业学校 > 正文
 
遵义职教从“河东”走向“河西”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作者:李勋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9日 09:49:10     
 

        

学生俏 招生火

 

遵义职教从“河东”走向“河西”

  ●核心提示●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说的是世事变化无常,风水轮流转。十年前,遵义职教门前罗雀,如今学生勇盈门。转换的不仅仅是风水,更是人们的观念。党委政府的引导功不可没。

  近年来,遵义市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多形式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探索和推行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育模式,有效地增强了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办好职业院校就是为经济社会服务”成为各类职业院校的落脚点。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布局合理、形式多样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全市职业教育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遵义职教招生火

  又到一年职校招生录取时。凤冈职业学校副校长曹维新最近的心情很好。“招生对我们学校来说,完全不是问题。”最近几年来,这所位于遵义大山深处的职业学校招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生源一年比一年好,全校教职工为此喜上眉梢。

  曹维新心态的转变,是因为学校去年招生的火爆场面,已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去年8月,凤冈职校本部共收新生1319人,共设19个教学班。学校现有的28间教室早已不能容纳在校学生数量。学校在把语音室、茶艺实训室、4间培训教室都改建为普通教室后,又在操场临时搭建了4间板房作教室,但仍有200多名学生因教室数量不足,不得不遗憾地离开。

  “说起来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以前,办职业学校最发愁的就是招不到学生。”曹维新回忆说,最惨淡的是2000年,全校在校生仅有100多人,生源严重匮乏。

  不仅是凤冈职校,那几年,遵义市大多数职校都在惨淡“经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培勇就深有同感。他用“职业教育的低谷期”来形容2002年到2003年遵义职院遭遇的招生的困境。

  杨培勇在回忆起学校陷入招生困境时,仍然唏嘘不已。他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几乎全院所有教职工都参与招生,到各中学去找班主任组织生源。为了招到学生,甚至不惜给予招生人员一定的经济刺激,但最后的效果都不好。当年,遵义职院只招到高职生190多人、中职生500多人,在校生规模只有1500多人,全年办学收入仅100多万。

  “感觉从2008年起就明显有了好转。当年全院招收高职生首次突破1000人大关。”杨培勇说,那一年,国家和贵州省、遵义市都相继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从这点就能看出政府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到2010年,遵义职院高职生招生1100多人、中职生6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4300多人,全年办学收入高达1000多万。

  正是因为政府对职教的重视,遵义市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中职招生实现年年扩招的良好态势。

  记者从遵义市教育局得到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市中职招生15473人,到了2009年,全市中职招生攀升到38807人,是2005年的两倍多。

  目前,遵义市中职学校在校生年招生规模超过千人的有汇川区职业技术学校、道真自治县、凤冈县、遵义县、余庆县、湄潭县职教中心、航天工业学校等7所学校。高职教育持续稳步发展,各高等职业院校每年招生均达千人以上,在校生规模在7000人以上。

  学生成了香饽饽

  在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宽敞的电脑机房里,数十名参赛选手端坐在电脑前,一双双巧手不停地通过鼠标和键盘连续输入指令。偌大的计算机比赛场地键盘的敲击声,鼠标移动点击声交织在一起,与屏幕上不时变幻的课件交相辉映,汇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是记者在2011年遵义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场看到的一幕。

  由遵义市教育局主办的2011年遵义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日前在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拉开帷幕,来自遵义14个县、区(市)的20多所中职学校的400余名学生和教师报名参加了比赛。

  本届技能大赛内容多种多样,选手们分别展示了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数控、形象设计、护理、旅游、学前教育、美发等8个大类专业的26个项目的绝活。

  据遵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遵义市教育局率先在全省地市级举办学生技能大赛,今年已是第二届。遵义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举办,将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技能水平,使学校所办专业与行业需求更加紧密的结合,全面推动遵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次职业技能大赛,可以说是中职学生的一次“技能大阅兵”。通过在校几年的学习,他们逐渐掌握了在社会谋生的技能,等待他们的,是毕业后就业的灿烂前景。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中职学生也成了香饽饽。2009年,全市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6%,汇川区、凤冈县、航天工业学校等一批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区域内逐渐形成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

  职教是农民致富好帮手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贵州省提出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战略,遵义市也随之加速工业园区的建设,对城镇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农业现代化。

  经济结构的转型,给职教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利用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带动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遵义县人梁大林,就是首批通过职业教育发家致富的农民。

  梁大林是遵义职院2009年“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班第一期学员,从事蔬菜种植。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前,他只有1个180亩的基地。培训之后,他的蔬菜基地由1个增加到3个,面积增加到800亩,年产值近250万元。在自己富裕起来的同时,他还在当地成立了蔬菜协会,带动周边农民一起致富,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并于2010年6月荣获第四届“贵州省创业之星”称号。

  “多亏了‘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班啊!”梁大林喜滋滋地说,通过职业教育,他不仅学到了蔬菜种植的相关技能,还树立了创业理念,初步掌握了创业技巧。也正是职业教育,让他走上了致富路。

  遵义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王庆霞说,全市职成教系统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面向全社会城乡劳动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并结合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不断加大职业教育面向“三农”服务的力度,使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加强。

  据了解,遵义市教育系统仅2009年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778人。另外,每年还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万余人次。

  政府大投入兴办职业教育

  走进遵义职院新蒲校区,一栋古旧的楼房先映入眼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背后的一栋崭新、气派的现代化教学楼——去年8月刚完工的学院综合大楼。

  站在新校区的后山上,该院副院长杨培勇对记者说:“从你站的位置,直到对面的山脚,都属于我院新蒲校区校园建设规划内。除了现在你看到的综合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外,还有学生食堂、体育运动设施等项目将要动工。”

  记者顺着杨培勇指的方向看过去,崭新的学生公寓与教学楼相互辉映,旁边的工地上,几辆挖掘机正在加紧赶工。一所现代化校园初见雏形。

  “去年秋季学期,我院大部分学生都搬迁到新蒲校区。新校区的落成也为我院招生工作带来了‘利好’,今年就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在参观了新校区后,都表示很满意,有意报考我院。”杨培勇高兴地说。

  据了解,遵义职院新蒲校区校园建设一期规划总用地面积716亩,建成后可容纳学生6000人,建设资金由政府贷款8000万元,列入政府偿贷机制项目,从而加快了遵义职院新蒲校区的建设步伐。

  遵义县职教中心,早于2009年就搬了“新家”——遵义县政府划拨了400多亩建设用地,并投入一亿多元建设了一所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

  至此,遵义县职教中心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在只有两栋旧校舍的老校区时代,遵义县职教中心招生最多的年份只能招到800多人,但搬“新家”后这短短两年时间,学生人数就从800多人增加到5000多人,学校办学质量也迅速提升,还评上了示范性职教中心。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从遵义市各区到下面各个县,两级政府都将履行职教发展职能作为助推当地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快职教基础能力建设。

  遵义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王庆霞给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据:2004年以前,市级财政每年用于发展职教的只有70万元,2006年以后,每年投入都超过1000万元,2010年投入更是高达1693万元;大部分区县都通过划拨土地、贷款投入、安排专项经费等形式,启动了职教中心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遵义县等4个区县实现了免费职业教育。

  政府的大力投入,遵义市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据王庆霞介绍,目前,全市14所县级职教中心均已完成规划并开展新建或改扩建。其中遵义县职教中心、余庆县职高、仁怀市职教中心在2009、2011年完成了新建校园搬迁,赤水市职教中心完成校园置换搬入新校区,道真县、凤冈县、习水县职教中心完成扩建,湄潭县、绥阳县、桐梓县、正安县、红花岗、汇川区、务川县职教中心等7所学校正在动工新建或改扩建。

  观念仍需转变

  茶林翻绿浪,碧树摇春光。有着“茶海之心”美誉的凤冈田坝,犹如一颗碧绿的翡翠,装点得凤冈分外迷人。

  凤冈是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西部茶海之心,至2009年,凤冈茶园面积已达18.3万亩,茶叶产值达到1.5亿元。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凤冈职校孕育出自己的特色专业——茶叶种植专业。

  凤冈职校设置这个专业的目的,就是紧跟县委、县政府的步伐,为地方经济服务。按理说,这个专业的招生应该是非常火爆的。然而,实际情况却与校领导的预期相反:倾心打造的特色专业招生情况并不理想,反而是幼师、机电等传统专业更火爆。

  更让校领导感到无奈的是,报名就读茶叶种植专业的学生,有一大半都在第二年选择进入常规教育班,准备参加来年的高考,而选择继续就读专业班的学生少之又少。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没有问题,茶企对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为什么愿意学习茶叶种植的学生这么少?即使选择了,为什么最后也要求分流到常规教育班?

  凤冈职业学校副校长曹维新一语道破玄机。“来我们学校就读的基本都是农村的娃娃,他们读职校的初衷多数是为了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如果选择涉农专业,也就意味将继续留在山里面。”

  曹维新说,尽管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战略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长期以来,“参加高考,考上大学才有前途”的思想已在家长和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仍不足,仍需进一步转变。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暖心妈妈坚持手绘书信 “陪伴”求学的女儿
·关于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情况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贵州省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结束 北大清华录
·让寒门学子入学无忧!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
·德江县2名教师在铜仁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
·贵州省高考志愿今日补报信息 一本尚有238
 
传中石油管道资产将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惊爆!八省市游客到贵州免100天门票
·中国龙网、窗口网融媒体赴兴义万峰
·韦元龙创作简历
·未名湖文学社韦元龙(图文)
·走进春天,走进诗歌 --2021第三届“
·王坚:坚持你相信的事,相信你坚持
·滑天下之大稽,权力是人民赋予你抓
·强健中国“芯”
·兴义对危险驾驶“零容忍”
·小罐茶干货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谨防诈骗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IS袭击利比亚东部油
李克强视察棚户区:
山西吕梁副市长张中
人参泡入60度白酒中
习近平2016年首次国
周永康子侄违规开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86838086 0851-86871808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工作QQ:624554591(龙歌百越)
常年法律顾问 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 李兴武 律师 手机:13885026100,工作QQ:1380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