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村里有名的精明人,既会精打细算又会零打碎敲做个小买卖。根据季节的变化,他在做着不同的小生意,虽不能发大财,生活过的很殷实,因为他擅长做买卖,在别的家庭不能维持生计的时候,他家里既能每天吃上三顿饭,还能每顿饭有点下饭用的小副食,于是村里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小诸葛,慢慢人们忘记了他的名字他以小诸葛著称。
虽然小诸葛掂斤抹两的很在行,但也有失手失算的时候,在农忙的季节里,他会以贩卖青菜为主。在农闲的季节里,他卖过馒头和油条。那时候,农村里因为动物没有防疫的习惯,各家各户中死猪死羊的事不断发生,死了猪也舍不得吃掉,想换回几个钱籴些米面柴草弥补生活不足。小诸葛看准了这个行当,专门从各户中收购死猪死羊,买回来剥掉串村卖熟肉,当时的死猪、死羊很好卖,因为价格便宜,人们也不计较卫生不卫生,有没有病菌,平日里很少吃肉的人们要买一斤半斤打个牙祭,小诸葛看准了这个生意,经常挨村串户吆喝着卖熟羊肉、熟猪肉。
尽管他很会算计,有时候也会失手,有一次,他到一个村里去卖死羊肉,一边卖一边吆喝:“羊肉,熟羊肉,七毛钱一斤,两毛五半斤。”听到他的吆喝,一会陆陆续续招来许多人,有买羊肉的,有来解眼馋的,听到吆喝后,有人先买了半斤,给他两毛五分钱,之后又买了半斤一连买了四个半斤,一会买肉的人逐渐多起来,都是这样,二斤肉分四次买,分四次付款,一连卖了七八份,都是同样的模式,小诸葛还说:“一次称够算了,别半斤半斤的买了。”买肉的人说:“不用不用,先买半斤尝尝再说。”买过肉的人还鼓动着其他看客们说:“买半斤吧,这肉挺好吃的。”在别人的鼓动下,本来不想买肉的人也加入了买肉的行列,不到一顿饭功夫,几十斤熟羊肉卖了个精光,小诸葛兴高采烈的回到家里,路上还哼着小曲,很是得意,心里还琢磨着,这个村的人真怪,一斤肉非要过两次称,回到家里一边数着钱,一边向老婆汇报着那村人的古怪,当他把钱数完后一想:“这钱咋不够数呢?”想了半天惊呼道:“哎呀,我说那村人咋半斤半斤的买呢,原来,这种买法一斤肉少花两毛钱”小诸葛气的捶胸顿足。
在夏秋之交的一天,小诸葛贩卖大葱,他用架子车拉了一车青葱去集市上去卖,刚到集上,有两个买葱的大户,一个问:“这葱多少钱一斤?”小诸葛说:“三毛钱一斤”那人迟疑了一会,说:“我们买完能压个价吗?”小诸葛说:“能,两毛八一斤。”那人说:“我们两个要完,不过我要葱白,他要葱叶,葱白按两毛,葱叶不好卖按一毛钱一斤吧,把葱白和葱叶切开一过秤,我们两个分了算了。”小诸葛一听是个大户,十分高兴,立即同意了,随后就用大菜刀把葱白和葱叶切开,分别过秤,葱白按两毛一斤,葱叶按一毛钱一斤卖给了买葱的人,小诸葛拉着空车回家了,到家后对老婆说:“今天生意很顺,碰见两个大户,一下子卖完了。”说罢就去点钱算账,可算来算去总觉得不对劲,这五百斤葱该卖150元钱呢,咋卖了100元呢,但又想过这个弯,这不错呀,那没有用的葱叶还卖了一毛钱呢,这钱应该多一点才对呀,老婆说:“那葱叶也应该是三毛,你把葱白减了一毛,把葱叶减了两毛,咋会不少卖钱呢,小诸葛想了半天才发现了其中的道理,拍着自己的脑袋道:“我咋这么糊涂呢?”
是啊,一个人再聪明再会算计也有糊涂的时候,这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