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资讯中心: 国际  | 国内  | 民族精英  | 红色之旅  | 彩瀑人生  |  万峰林神秘之境  |  小七孔  |  苗乡侗寨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汽车美文 > 正文
 
86家中央单位公车费总额占三公经费六成以上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28日 10:46:37     
 

        

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目前已有86家中央单位公开了“三公”经费,与以前的信息不透明相比,这让人们多多少少看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不过,公车费用占“三公”经费六成以上的数据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17年来的公车改革成效不大,未来依然艰难。

  公车费用占“三公”经费六成以上

  随着司法部“三公”经费的公开,截至7月26日,已有86家中央单位“晒”出了2010年的“三公”经费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账单。

  据了解,目前各部委公开的“三公”支出的准确定义是“财政拨款中的三公经费”,即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而民间则形象地称之为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

  据记者统计,在已公开的“三公”费用中,公车费用占了大头。如,86家中央单位2010年的“三公”总决算额为639285.9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则达到391509.4万元,约占2010年“三公”总决算额的61.3%(其中全国妇联没有公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而2011年的“三公”总预算额为626772.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也达到了379482.8万元,约占86家中央单位2011年“三公”总预算额的60.5%。

  一些单位的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在“三公”经费中高占比现象尤其突出,如中国银监会2010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28245.40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3359.26万元,占八成以上;水利部2010年“三公”财政拨款决算为12021.88万元,其中公车费用9994万元,占比83.13%;交通部2010年“三公”支出10454.99万元,公车费用8256.08万元,占79%,且2011年公车费用预算不降反升,达8871万元,占比升至80.7%……

  而在7月25至26日于北京举行的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财政部相关人士透露,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94.28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仍然占62.78%,为59.19亿元,而因公出国(境)经费为19.9亿元,公务接待费为15.19亿元。

  17年公车改革成效不大

  不公开不知道,一公开吓一跳。业界都知道公车费用较高,但如此高的占比却在意料之外。

  对此,独立财经观察者陈宁远说,请吃请喝在中国的人际关系里不难理解,可公车费用为什么集体都这么高?这可能是体制性的问题。也就是说,管理吃喝可能有办法,不让不该出国的人出国也可能有办法,而不让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坐公车就没那么容易。即使被媒体广泛赞美为最佳“三公”费用公开的审计署,也花了1114万元养206辆车;这还不够用,去年还新添了四辆车,最便宜的25万。

  令人注意的是,在政府日渐压缩行政性费用支出的呼声下,公车费用却持续居高不下也说明进行了17年的公车改革成效不大。

  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7个年头。但在知名网友矢弓看来,中国公车改革17年来一直徘徊不前,有的时候还在倒退。

  中国到底有多少公车?目前来看,似乎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据有关统计数字,早在“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约为GDP增长速度的3.5倍。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为3000亿元。后来一边进行车改,一边购进公车,可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公车花了600多亿元,2006年则将一举突破700亿元,占财政部预计实现的3000亿元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1/4。

  公车改革势在必行,但公车改革却又遭遇了诸多阻力。

  以“三公”经费公开为例,早在3月23日,国务院决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压缩的基础上,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要求98个中央单位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然而,截至6月底,只有科技部于4月14日公布了2011年的“三公”经费预算,一个星期之后,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0年“三公”消费决算和2011年预算中的因公出国(境)一项,其他部委全部爽约。截至7月26日,目前还有12家中央单位没有公开“三公”费用。

  中央部门对国务院的底限要求尚且如此抵触,地方的积极性就更为冷淡。据媒体的公开信息,目前仅有北京在7月21日公开了“三公”账单,山东、江西则表示准备公开,绝大多数地方政府仍以沉默应对。

  “三公”经费的公开尚且如此,触动了一些人根本利益的公车改革阻力有多大由此可见一斑。

  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工程

  据了解,中国的公务用车制度源自前苏联时期实行的供给制,其特点是按干部级别配备公车。在公车制度建立的最初几十年里,车辆配备控制得较为严格。1984年,只有高级别干部可乘坐公车的规定取消,公务用车的基数陡然上升,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事实上,对公车的配置及使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1989年曾下发《关于中央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等文件,进行规范管理: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但据北大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观察,中央部委对上述规定还比较重视,而在地方几乎已成空文。目前在全国绝大多数乡镇,书记和乡长一般都配有专车。

  配车超标同时,公车私用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2003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同心公布了一份公车私用情况调查。称一些地方的公车,公务用途占1/3,干部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公车不公,日趋严重。”

  为治理公务用车问题,我国一些地方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尝试公务用车的货币化改革。但十几年来这项改革并没有真正破题,一直在争议中走走停停。2003年,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再次触发群众热议,2004年成为全国性公车改革的高峰年,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当时都曾试点公车改革,引发舆论强烈关注。但2005年后,北京等地公车改革相继悄悄搁浅,又陷入沉寂。

  公车改革既节约了财政开支,又治理了不廉洁行为,却为何难以推进?王锡锌分析说,“车改是政府自己对自己的改革,故难以推进。公车改革之难,首先难在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他说,很多车改措施只能称为半成品,既不彻底,也显软弱,“人们唯一能看到的,是公车开支的步步飙升。”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则认为,过去的几次车改试点,都是“从下至上”的路径,更多属于地方自发行为。这使车改缺乏足够强大的动力,还会遭受更多的阻力。

  公车改革之难,还难在车改制度的设计。“公车改革需获得舆论认同。所有的改革都和纳税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在设计、落实公车改革方案时有没有公开、透明、公正地体现民意,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长期研究公车改革的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江伟说。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称,公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需要国家下大力度、狠决心做的一项改革,十几年的公车改革却一直迟而未决,这反映了改革的难度。但沈骥如希望今年的“三公”是最后一次公布,让“三公”尽快变成“两公”。他认为,如今私家车已经普及,公务员不应再配公车,国家应该规定只有部级干部以上才可以配车,其他都可以自己开车。

  “‘三公’中的公车一直是中央部门无法估算和考核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不要拿着国家给你的交通补贴还要国家给你配车,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公务员配车将势必随着社会发展而纳入改革”,沈骥如说。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暖心妈妈坚持手绘书信 “陪伴”求学的女儿
·关于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情况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贵州省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结束 北大清华录
·让寒门学子入学无忧!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
·德江县2名教师在铜仁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
·贵州省高考志愿今日补报信息 一本尚有238
 
传中石油管道资产将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惊爆!八省市游客到贵州免100天门票
·中国龙网、窗口网融媒体赴兴义万峰
·韦元龙创作简历
·未名湖文学社韦元龙(图文)
·走进春天,走进诗歌 --2021第三届“
·王坚:坚持你相信的事,相信你坚持
·滑天下之大稽,权力是人民赋予你抓
·强健中国“芯”
·兴义对危险驾驶“零容忍”
·小罐茶干货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谨防诈骗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IS袭击利比亚东部油
李克强视察棚户区:
山西吕梁副市长张中
人参泡入60度白酒中
习近平2016年首次国
周永康子侄违规开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86838086 0851-86871808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工作QQ:624554591(龙歌百越)
常年法律顾问 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 李兴武 律师 手机:13885026100,工作QQ:1380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