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因为春节处在冬季末端的最休闲季节里,由于人们没有急需干的农活和繁重的劳动,因此都沉浸在无比幸福的欢乐之中。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穿在了身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美味佳肴也端上了餐桌,整个人间大地显现出在一派祥和、温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春节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显示出平时里看不到的灵气,人们尊重自然,尊重神灵,犹如一个万物同乐的胜境。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开始,人们就加快了步入春节的步伐,准备着各种年货,并把各路神仙和死去的祖先亡灵请在家里,供在堂前,共同度过这喜庆的节日,直到大年三十、春节达到高潮,这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大地的上空鞭炮声震耳欲聋,连绵不断的鞭炮驱走往日的邪恶与晦气,要迎来美好与吉祥,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扎上纸糊的灯笼,里面点上蜡烛,拉倒十几米高的树枝上或竹竿上,这叫拉天灯,看谁家的天灯拉的最高。因为年三十没有月光,是个漆黑的日子,谁家的天灯最高最亮,谁家就能把黑暗驱走,迎来光明,迎来好运,并能把妖魔鬼怪邪恶的东西赶跑。院子里拉着明晃晃的天灯,屋子里的人在守年夜,也就是熬夜,有的睡一会就早早起床,有的人家根本不睡,等着初一抢年饭,因为初一早晨这顿饺子谁家吃的最早,鞭炮放的最早,谁家是全村第一迎来好运和财福的人家,所以,人们都争先恐后抢夺第一顿年饭的时间。以前,因为没有电灯,没有钟表,许多人家,尤其是有几个童年的姑娘们,都会在除夕夜前半夜就起了床,为了就是赶这个第一顿饭的时间,如今有了电灯,有了钟表,人们也不在院里拉天灯了,也不会起的那么早了。
大年初一这一天,春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尤其是农村人过年比城里人过年热闹的多,快活的多。这一天,天还没亮,人们起床后先是洗手洗脸,之后就是在各路神灵和祖先的牌位前焚香、磕头、上供。在院子里放鞭炮,在厨房里煮饺子,并到村里的土地爷庙里和井边的龙王爷上香磕头。吃过水饺后,人们就开始纷纷走出家门,年老的人在家里守着神仙和祖先的牌位,等进门的人和邻居来磕头,老年人拿出好吃的核桃,糖果和香烟打发来磕头的队伍,年轻的晚辈的人都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组成拜年磕头的队伍挨家挨户去拜年,先是到有家庙和祠堂的地方去拜年,随后是到各家各户给老年人拜年,人们走街串户,大街小巷一个不拉的进行拜年,拜完本村再去邻村乐此不疲,一直延续到中午的十二点以前,人们磕完了头便带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吃团圆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美味佳肴饱餐大饮一番,疲劳的人便去休息,不疲劳的人便寻伴聚众去玩自己的麻将与扑克。春节期间的晚上,多数人都呆在麻将桌边上,过了初一的午饭,气氛开始逐渐淡了下来,从初二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时间,走亲访友的人带着礼品去串门,在家的老年人等着接待自己的客人,有的家庭从初二到初十,客人一直不断,今天是自己的儿女门婿,明天是姑姑、表叔、后天是姑爷舅爷,越是来的晚的越是老辈的,不太亲近的亲戚。走亲戚既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交流,和亲情的保持延续,更是一种休闲和娱乐。它是联结人们亲戚友谊的纽带桥梁,许多老亲戚若没有春节期间的拜访就会失去联系,就会断亲。
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十几天,之后,年味便冷了下来,温度也降了许多,似乎春节已经远离,可是过了正月十三,又迎来一次高潮,人们又开始准备过十五,在中国人的眼里,正月十五是个小年,十五不过,春节算没有过完,正月十五还要吃元宵吃饺子,放鞭炮,还要给神灵和祖先烧香,磕头,上供,焚纸钱,正月十五这一天,也非常热闹,人们都不干活,整天消遣、串门、玩乐,到了十五的晚上,春节的气氛又一次达到了高潮,中老年人在一起拉家常,玩牌。
年幼的小姑娘们却开始了他们的娱乐,六七个小姑娘聚在一起熬夜,她们用不同颜色的纸和芦苇秸草扎草人,扎的是七姐六姐,他们一边烧香磕头祷告,一边扎草人扎的五颜六色的小草人姑娘面目清秀,活灵活现,扎好后用秸秆绑住,让七姐六姐磕头,有人指挥着,叫七姐六姐怎么,他们就会怎么,叫她磕几个头她磕几个头。如果姑娘们心诚,七姐六姐还会敷衍活人说话,如果七姐六姐说了话,说了吉利的话,算是扎成功了,这时年幼的男孩子在门外偷看偷听,常遭到姑娘们的斥责和驱赶,越是不让男孩子看,男孩子越觉着神秘,往往男孩子在外边等一夜,害的家长四处找寻,结过婚的青年男女们也不示弱,男的组成七个人去扎七姑爹,年轻的媳妇组成七个人去扎七姑娘,熬个通宵,好不痛快热闹。年老的人不出门,却在家里测一年的雨水,看下一年的年景。因为在正月里一草一木都会显灵,老年人为了一年雨水早知道,预测一下今天的收成,就把高粱秸秆破开,在中间挖十二个豆粒大的小洞,把十二个黄豆粒放进去,再把破开的高粱秸秆合上,用红头绳把两头缠结实,之后把它扔进大水缸里,祈祷一阵,第二天把高粱秸秆解开一看那个豆子发胖,发胖的豆子表示那个月份里有雨水,那个豆子没有发胖,说明那个月份干旱。后来我才知道,如果把高粱秸秆缠的过于结实,十二个豆子都不会发胖。
过完十五的夜就是正月十六,正月十六这一天也非常隆重,除了人们看戏,踩高跷、玩舞狮子、舞龙外,还有许多习俗,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不在争抢吃早饭,但也是早起床,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起床后不做饭,而是出门扔杂病,先是带着香火到庙前和井旁烧香磕头,磕头后分别在庙周围和井周围转三圈,一边转一边祈祷“转转井不腰疼,转转庙不咳嗽”在出门扔杂病时口袋里装几个一分二分的硬币,走到僻静处,把硬币扔掉,算是把身上的所有疾病扔掉了,不会再患病。这一天,人们在路上看到小硬币是不会捡回家的,因为在人们眼里,这不是钱,而是病、祸和厄运。所以,这一天没有人去捡路上的钱,成群结队的人走出门外去扔杂病,图个吉利,图个身体健康。之后,人们就三三两两的去地里捡地里干柴或秸秆疙瘩,回来后,用这干草和秸秆疙瘩去扫一扫锅台,这样在一年里锅台上不会再有蚂蚁和臭虫光顾。年轻的男人们都骑上牛、驴、马到地里游览,游一圈回来表示一年里人畜兴旺,事业发达,这一切活完毕后人们扔掉了疾病,一身轻松,又捡回了吉祥和健康,再吃早饭。早饭后各自寻找各自的乐趣,中午,人们照例全家人聚餐,算是结束了春节的气氛,晚饭后,人们就开始打发老天爷、老灶爷各路神仙升天,揭掉神仙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