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3000余家汽修企业安装了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
7月25日,省公安厅向社会通报,目前全省已有3000余家汽修企业安装了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仅太原市便有9万车主办理了“机动车信息ID卡”。今后车主修车时,都应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登记。全面推行建设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依旧是省公安厅下一步重点工作。
从“源头”打击涉车违法犯罪
一位民警告诉记者,在很多案件的侦破中,车辆都是帮助警方侦破案件的重要线索,尤其是车架号、发动机号、车身颜色等信息,是识别车辆身份的重要依据。2004年,公安部开始推广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系统。依托这一系统,汽修店承揽的修车信息可以在修理厂通过刷卡实现电子采集,生成数据自动传输到公安机关。这些信息在公安机关自动与盗抢车辆信息库进行比对,发现情况自动报警。
2007年起,省公安厅要求治安总队在全省建设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系统,旨在从汽修厂这个“源头”上,有效打击涉车违法犯罪。目前,全省3000余家汽车修理企业、报废机动车拆解回收企业已安装了这一信息系统。
汽修厂不上传信息将被罚款
7月25日,记者驾车走访了省城一些汽车修理厂,发现除了4S店以及一些大型汽车修理厂需要登记车辆信息外,一些小型汽修厂和个体汽修店都没有这样要求。建设路一家修理厂里,店主看了看车的情况,说只要把车放下,过两天来开车就行,甚至没有查看记者的行车手续。
店主告诉记者,送车来修理的车主大多嫌麻烦,不愿登记,主要是怕得罪顾客。但有些汽修企业不愿登记车主信息却并不是这样的原因。在警方破获的多起盗销机动车大案中,汽车修理厂都起着为赃车改头换面的重要作用。当犯罪分子开着偷盗赃车来“修理”时,这些“定点”修理厂的修理工都会将赃车喷上新颜色,对汽车发动机号、车架号等关键部位进行修改,并将仪表盘、轮胎、发动机全面翻新。不仅如此,还有专人负责按照新改后的发动机号、车架号,伪造出厂合格证、购车发票等假手续。一些车辆交通肇事逃之夭夭,很多时候车主都会选择在某些修车厂里悄悄修复,毁灭证据。
为此,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依据公安部相关规定,严查汽修厂承修机动车不上传或不及时上传相关信息的行为,每发现一次违规行为,对企业处以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企业直接负责人处以警告或500元以下罚款。
机动车信息一刷ID卡便知
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从2010年11月开始,太原在机动车修理业推行治安管理信息系统。截至目前,全市已安装治安信息系统设备530家,共上传信息16366条。从2010年11月起,太原市公安交管部门开始要求新上户、年检、过户车辆,办理一张费用为90元的“机动车信息ID卡”。这张卡和普通银行卡大小相同,卡内芯片记录着车主姓名、车辆车架号、发动机号、车身颜色等各项基本信息。形象地说,是给机动车办理了“身份证”。车主前往汽修厂修车,只需刷卡,车辆信息会自动进入机动车修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在太原市60多万辆机动车中,已经办理ID卡的机动车达到9万,随着现有车辆接受审验,申领ID卡的机动车也会逐渐增多。今后,车辆维修、保养、报废拆解等主要环节都要进行刷卡登记。如果想要购买二手车,只要一刷卡就能很直观地了解到车辆的维修、事故情况,信息透明,买卖双方都可以放心交易。
本报记者 杨晶 辛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