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閱讀時代,互聯網每分鍾刷新的新聞都在挑戰著紙質媒體,大量信息往往成過眼雲煙。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何提高讀者對報紙新聞的關注度?何種呈現形式更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呢?筆者認為,可以用系列報道來延續新聞的生命,讓新聞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產生深遠的影響。
系列報道是指對在一個較短時間內人們普遍關心的幾個重要的相關問題或一個重大問題的幾個側面,分為若乾個各自獨立而又有機結合的篇章加以報道的新聞文體。系列報道不僅是作簡單報告事件的現狀、變化和結果,更要透過新聞事件的表面,觸摸到新聞事件的內涵和本質,從而回答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因此,系列報道屬於一種具有較強指導性的新聞報道形式。
2009年,貴州省農村信用社安順辦事處在全國率先推出跨區域業務,成立了『農民金融服務中心』,在全省乃至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安順日報》就進行了精心的新聞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作為此組報道的參與策劃者、執筆者,筆者以為,做好新聞系列報道,離不開『三步走』。
第一步:選材兼具可讀性與時代特征
立意:賦予系列報道好的靈魂
工作中不難發現,很多初入行者往往喜歡在得到需求後,倉促落筆,但這樣效果未必好。比較聰明的辦法是落筆之前就思考好文章的立意和角度,在文章出生前就賦予它一個靈魂。
近年來,系列報道受到了各類媒體的青睞。但是只有緊跟當前形勢,緊密配合黨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對現實生活和工作有較強指導作用,對讀者有較強感染力的重大新聞題材,纔可以做系列報道,纔能較長時間留在記者記憶裡。
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准備做系列報道的記者,廣泛搜集新聞素材,然後精挑細選,沙裡淘金,從中找出適合做系列報道的新聞選題。確定選題之後,除進一步豐富素材之外,還要認真分析,提煉出系列報道的鮮明中心。新聞的中心越突出,越深刻,新聞的典型性就越強,這就需要記者深入挖掘新聞的內涵,使其具有更強的指導性。
以《安順日報》於2009年4、5月刊發的《安順農村信用社探索出『安順經驗』引起廣泛關注》系列報道為例,筆者認為系列報道要選材兼具可讀性與時代特征,選材背景要有時代性。
貴州省農村信用聯社安順辦事處以『服務跟著農民走』的全新理念,並結合紮實有效的工作方法,率先在全省走出了跨省服務的先進事跡,並引起了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作為地方媒體,《安順日報》在發現這一新聞線索時,在省內其他媒體及省外媒體做出反應前,率先回應,刊發了《出路,走出去就是路》這一報道,結果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
無巧不成書。正當記者為如何纔能更進一步反映安順農信社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工作時,貴州省農村信用聯社安順辦事處邀請貴州電視臺、貴州日報等省級媒體及安順媒體共8家新聞單位,到安順籍農民工主要集聚地之一——福建省泉州市東園鎮,進行實地采訪。筆者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對於各家媒體記者來說,集中采訪就是一次新聞素養的較量、一次新聞報道的比拼。地方媒體如何在大量素材面前,抓住適合本地的特色,做出安順讀者更喜歡的報道?一直成了筆者思考的問題。
經過多方比較,在報社領導的指導下,筆者決定采用系列報道。從安順到泉州,筆者走進工廠、田間,采訪了近百名信合工作者、農民工及其家屬,專題調研了外出務工農民的生存和生活狀態,收集了一個個農民工作者、外出務工農民的故事。采訪結束後對大量采訪素材進行提煉,寫成一組報道。從個體來看,每一篇報道都有現場、有故事、有分析,有不同的側重點,都可獨立成篇;但從整體來看,各篇報道之中,又互有聯系,並呈遞進式關系,如同一部章回體小說一樣,貫通始末。
這組報道一經刊發,便在社會引起強列反響。不少讀者來信來電,表達了對外出務工農民的關心、對解決外出務工農民工女入學問題的熱心。
新聞稿能收到如此大的影響力,不得不歸功於新聞的立意。一直以來,外出務工農民是社會各界關心關注的話題。這組報道恰好抓住了讀者的關注點,緊扣時代脈搏。這組報道得到了好評也與此分不開。
第二步:獨樹一幟,反映人性和諧
角度:賦予系列報道較強的感染力
事實證明,系列報道的效果不是單篇稿件1+1=2可以概括的。
系列報道是由一組單條新聞組成的,它們寫的是同一個題材,圍繞同一個中心。但作為單條新聞,各有自己的切入點,有自己的報道角度,反映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這就需要對系列報道所搜集的新聞素材進行梳理、歸類、排隊。同時,系列報道中的單條新聞也可采用不同記者體驗式、人物特寫式、新聞述評式等表現形式,以增強系列報道的整體吸引力、感染力,從而深化主題。
報紙作為平面媒體,只有以深取勝,對新聞表象做出透徹深入的分析和解讀;以情取勝,用心、用情去采訪、寫稿,纔能使報紙優勢得以充分體現。而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上看,系列報道都為這種挖『潛』求『深』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要真正做好挖『潛』求『深』,首先,需要記者具備紮實的新聞寫作基本功、較高的政治素質、完備的知識結構、寬闊的視野和不斷創新的精神;其次,新聞報道要打動人心,觸動靈魂,需要記者、編輯用人性、溫情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
總之,找好角度、找好切入點,贏得讀者的共鳴,寫好新聞是一組系列報道取得成功的關鍵環節之一。
在《安順農村信用社探索出『安順經驗』引起廣泛關注》這組系列報道中,筆者以外出務工農民或農民工作者為切入點,以一個個人物故事,深情講述發生在這一人物身邊的人和事以及他們的心路歷程,采寫了《服務跟著農民工走》、《農民工身邊的銀行》、《農民工有了自己的『家』》、《『出門打工就是為了積累資本』》、《讓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民工》等10餘篇關於外出務工農民生存狀況及夢想等話題的報道。各篇報道之間環環相扣,又不斷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
毋庸置疑,與獨立成篇的報道相比,集規模性、系統性、連續性於一身的系列報道,在拓展報道外延、深化報道內涵、提昇黨報輿論引導和核心競爭力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步:精心包裝,閃亮登場
編排:賦予系列報道獨特『話語權』
《安順農村信用社探索出『安順經驗』引起廣泛關注》系列報道采訪結束後,筆者並沒有急於成稿和發稿,而是等到『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後,連續一段時間在《安順日報》頭版集中刊發,一氣呵成。版式設計大膽,版面語言豐富,形成區別於以往報道的特點,連貫而有氣勢。
一幢根基紮實的房子,在粉刷、貼上牆磚、勾勒出線條後纔盡顯它的風姿。編輯過程采用了種種編排手段,目的就是打造這組報道,讓報道更有賣點。為了減少大塊文章帶給版面的沈悶感和閱讀疲勞感,編輯在編輯稿件時首先悉心制作題花,突出『「安順經驗'引起廣泛關注』這一主題;其次,著力打造各篇文章的標題,力求標題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讓標題成為文章的眼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三,稿件集中刊發在頭版頭條或倒頭條位置,版面風格的相對統一,有利於讀者形成相對完整的印象。
總之,《安順農村信用社探索出『安順經驗』引起廣泛關注》報道所呈現的特點,首先是精心選題、精選角度、精心采寫、精心編排,各系列報道選題貼近主題,針對性強,嚴格做到選好切入點,准確把握內容;其次是選好人物,講好故事,注意把握歷史視角、現實視角、人物視角,既有歷史縱深感又緊扣現實,既見事又見人;再次是注意強勢處理,表現形式要有衝擊力。
其實,從寫作到發布,還有很多技巧,必須結合被采訪對象,所在媒體的特征,進行進一步的細化。這一切都需要每一個新聞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發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