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她犹如大海边的浪花一样普通而美丽。她没有美人般高挑的身材,只是微微发胖的身材,一张总是充满笑容而慈祥的笑脸,对家中的5位父母总是那么亲切孝顺,对“孩子”成长总是那么的关爱,她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和慈爱善良的心,为老人们的幸福奉献着自己爱和情,让五位老人幸福安度晚年,她就是福泉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杨光惠。
杨光惠同志由于人生的不幸,成为两个家庭的儿媳一个家庭的女儿,家里有两个80高龄的公公、两个80高龄的婆婆、一个72岁的母亲。她没有因为家里五位老人需要照顾而烦恼苦闷,相反她因有着三个妈妈、两个爸爸而感到无比幸福。她在8岁那年亲生父亲就病故了、是母亲和身患重病(肺癌)的后父养育培养她读书、直到1980年考上工作,走出了大山。她参加工作后,拉扯着三个弟妹读书、她把每月的几十元工资都用来添补给后父住院治病,使后父的生命延续了6年,1986年后父病故、她悲痛万分、含着眼泪安葬了后父。她深感家有老人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她与前夫结婚25年的时间里,善待公婆、从来没有让老人生过气,在人生艰难痛苦8年时间里,一边照顾生病的治疗长达八年多爱人,一边照顾孩子上学读书到上大学成才,一边照顾二位老人饮食起居。三年前爱人病逝,经朋友介绍再婚,组成了新的家庭,又有新的公婆,但她对原来的公婆不但没有放弃关爱和孝敬,反而更加细心周到去关爱他们过好每一天,逢年过节给老人孝心钱,经常到前夫坟前扫墓、安慰两位老人伤痛的心。
杨光惠作为一名普通的关工委干部,把四个公婆当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总是认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主要体现关键是儿女,媳妇要把公婆当着自己的亲生父母来对待,心里时常关照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杨光惠一有时间,总是往家里跑,关心和了解老人的身体、生活,她成了5个老人的贴心人。
公公婆婆生病住院,她都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为老人做可口的菜饭,帮老人熬药,帮老人擦洗身体,她精心做好饭菜送到公婆手上,老人们深感有这样一位好儿媳而幸福。公公有晚餐喝酒的习惯,习惯性地每餐备一杯酒;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为了让老人开心,她和爱人排好看望老人的时间,按时看望5位老人,帮助5老洗衣、做家务,重活脏活抢着去干。
有个婆婆腰部残疾,经常生病,她总是每次都扶着婆婆到医院看病,帮助婆婆剪脂甲、按摸、帮婆婆洗头、婆婆感动万分。老人的听力不好,听不到杨光惠的话,她总是微笑着和老人说话。当公公对婆婆有点口角时,她总是耐心对婆婆公公好言相说,春节和老人一起欢度春节,谈笑着有讲不完的家常话。
杨光惠母亲体弱多病,经常胆结石疼痛难忍,不愿做手术、她做通了老人的工作,把老人送到医院、顺利做了胆囊窃取术。每次老人生病住院所有费用都是她一人承担,从不与兄弟姐妹扯皮。用博大的胸怀包容着家庭成员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长辈,用爱心呵护晚辈,5个老人无比开心,感到都有一个贴心儿女感到骄傲,日子甜甜,把残缺的家经营得和和美美,构建和谐幸福的家。
福泉市关工委里有十多位高龄的离退休老干部,只要知道他们生病或住院治疗,她总要跑到家里或医院去看望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家的老人一样,陪护他们,安慰他们,时常为患病离退休老干部们送去有特效的中草药,帮助他们治病,老干部们把她当作家人来看待,身体好的时候,杨光惠把老人请到校园里为青少年们作抗战宣讲报告,教育下一代成为祖国栋梁。
做“孩子”的好妈妈,做家长的贴心人
她不但对自己的孩子严格管教,培养成才了,还为全市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主动担当起网吧的“义务”监督员。平时杨光惠有事无事总是与关工委其他网吧“义务”监督员往网吧里窜,向网吧业主宣传相关保护未成年的法律法规,相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等知识,规劝阻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同时,杨光惠总是定期或不定期联系,并主动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的检查整治工作。总是热心参与文化等部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活动。总是参与到对缓刑少年犯的监管帮教工作中,主动上门与失足青少年谈心,交朋友,与孩子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宽容孩子,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
正是杨光惠的主动、热情工作,使人们对其行为由不解到理解,由不支持到主动配合,甚至吸引了许多热心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员加入“义务”监督员的队伍,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教育的同时,杨光惠还以其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以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真挚的关注之情,赢得了孩子、家长的信任,成为了孩子、家长的贴心人。
家住杨光惠家旁的一名王姓孩子,由于比较调皮,其家长生气之下,不让孩子读书了。王姓孩子经过反思,想到重返校园好好读书,可其家长死活不同意。王姓孩子于是到杨光惠家,央求杨光惠帮忙,得知此情况,杨光惠二话没说,立即与孩子一起到孩子家,做孩子父母的思想工作,最终孩子得以愉快重返校园。
除此之外,杨光惠总是想办法帮扶失足青年重塑自我。家住金山办事处的一名失足青年,回到家后,总是什么事也不干,要么和家长赌气,就离家几天不归家。失足青年的父母无奈之下,找到杨光惠,请其帮帮忙,看看能不能劝劝孩子。了解这一情况后,杨光惠于是三番五次地与孩子父母到大街小巷寻找赌气离家不归的孩子,总是主动联系孩子,上门与孩子谈心,谈理想,谈未来。通过反复的交谈,反复的思想工作,孩子终于回心转意,开始了新的生活,与父亲一起搞装潢赚钱。如今孩子一家生活其乐融融,孩子父母一遇到杨光惠,总是拉着杨光惠的手连声说谢谢。
家住马场坪的失足青年小刘,回到家后,整天不出门,感觉抬不起头。杨光惠知道这一信息之后,立即上门与其谈心交心,鼓励其鼓起勇气,昂起胸,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在交谈中,得知其春耕备种资金困难之后,杨光惠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对其进行帮扶,免费为其解决了300余斤的马铃薯种子及其他的春耕物资,让失足青年小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久违的笑容又再次重新灿烂绽放。
这就是一位普通的关工委干部,在她的努力下全市关工委工作被评为:2010年全省先进集体、2011年全国青少年普法优秀组织奖,她被评为青少年普法先进工作者参加全国表彰大会,用责任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五位老人晚年幸福、青少年的成长,积极献出一颗炽热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