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本网资料图片)
今日传播讯(记者 侯莹 佟文玲) 在刚刚闭幕的2011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嘉宾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贡献智慧,碰撞观点。各种生态低碳的典型案例也在这里集中展示。绿色贵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贵阳生态文明的建设之路,正说明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样至关重要。
时匡:“我每次来都有很多新的感受,感到建设上变化发展很大,但这个建设没有破坏环境,同时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非常强,这个绿色、生态、水源、空气的保护。所以总体上我觉得贵阳虽然是一个边远城市,但是在生态城市、生态文明方面,它走在全国的前列。”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时匡,连续参加了三年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每次到贵阳他都会为这里良好的生态所陶醉。可就在上个世纪90年代,贵阳头上曾有两顶帽子——“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和“全国三大酸雨最严重城市”,环境问题成为贵阳摆脱落后发展经济的又一制约。
从一个当年的污染严重城市,变为如今的“爽爽贵阳”,十余年间,贵阳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初见成效。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秘书长章新胜说:“贵阳建设工业园,就实现了保护老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同时集中把工业移到工业园区,古城新区,这样一个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而在工业园里贵阳市采取了一种循环经济的方式,它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都采取循环经济的方式,综合利用。这样就能达到高效、节能、无公害,这样一个高效率的,集约型的发展模式。”
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付出过巨大代价的贵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生态文明。
王玉庆:“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触发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和世界持续的深刻变革,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摆脱困境,渡过后金融危机时代,合力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共同选择。”
这段表述来自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应运而生,主题为“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2009年的《贵阳共识》振聋发聩: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振华:“生态文明会议由欠发达地区倡导主办,有其特殊意义。一般来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欠发达地区的优先选择,但贵州省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选择了经济社会环境可协调的持续发展。这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转百年发展方式的决心和信心。会议主题确定为“通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变革”正体现了与会代表对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从2009到2011,从责任到行动再到变革,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章新胜:“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以环保低碳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发展,占据了发展规划的重要议程,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也迎来了其成长发展的新阶段。”
做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是世界的关注焦点,国际地方环境行动理事会秘书长康拉德•奥托•齐默曼表示,他们期待成为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合作伙伴,在全球环境趋势非常紧急时,所有的人都渴望通力合作,共同解决环境危机。
康拉德•奥托•齐默曼:“贵阳生态文明论坛对于我们未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是非常有益的,它给我们提供非常重要的机会,共同分享在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的发展经验。”
今年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更为国际化。章新胜希望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可提供的经验,能够通过国际平台得到更大的辐射。
章新胜:“希望中国发展的经验,贵阳的经验能够传输到全球最高治理结构——联合国系统,特别是明年有环发大会20周年,所以秘书长来信已经寄托期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讯息,贵阳已经在联合国的雷达平面扫描聚焦了。”
而生活在贵阳的普通市民,如何共享发展的成果?
贵阳市市长李再勇已经成竹在胸:“我认为生态文明是贵阳的一份价值一份财富。因为我们用变革这个主题,主要是想通过用生态文明理念来实现我们社会和经济发展双赢。我们主要是要找到一个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要在这个结合点上找到我们变革的突破点,来提升我们的发展质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