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抓阄得来工作的人,正在打扫街道卫生
刘明芹在盘县新民乡一条2公里长的街道上来回巡走,一次次俯身、弯腰拾起街面上的纸屑、烟头。偶尔有人当面扔下满是油渍的塑料袋,她也不会生气。
今年47岁的刘明芹,一直没工作。几个月前,她和120多个家境困难的老乡一起报名参与了新民乡“公益性岗位”的竞争,并最终通过抓阄,“撞大运”般成为上岗的22名幸运者之一,他们从事环卫、保安等工作,每月能获得830元的收入。
对刘明芹们来说,“抓来”的工作只有1年—2年的合同期,时限到后或许还需要再次抓阄。没“抓”到的人,对未来再次“试手气”的机会满怀憧憬;而刘明芹们最担心的是:“哪个晓得到时候还能不能抓上……”
找工作靠抓阄
五六年前,刘明芹的丈夫生病去世。从那以后,她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艰难地生活。没有工作、没有土地,她仅靠在工地上搬砖扛沙来维持日常开销,每天20元—30元,且极不稳定的收入,也大都用于孩子们读书。
就在几个月前,她接到包村干部的电话,通知到乡里开会,“说是可能有稳定工作,当时我就丢下了手里的砖头,” 刘明芹激动地说,电话里说让他们去抓阄,“中奖了”就有工作,没中也不要埋怨。
“ 去年11月份,乡里面接到上面的通知,申报‘公益性岗位’名额。一个月下来,乡里有120多个人报名,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核,有60多人符合条件。”乡党委副书记毛明贤介绍说,盘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报批下来的指标,新民乡只有24个名额。
“公益性岗位”成为棘手问题,摆在了新民乡党委和政府面前,“如何确定谁可以获得这些工作。”乡党委会每个成员都觉得这是个难题。毛明贤说,这60多名符合条件的人,文化程度大都在初中以下,还有很多文盲,根本不会写字。“考试——出什么题,语文,数学?谁出题?题目符不符合招聘要求?”说起当初抓阄决定,毛明贤还觉得很无奈,“上面没有提供试卷,只是口头上说‘通过考试等方式择优录取’,但是大部分人没什么文化,如果考试,只是少数人的‘公平’,不能照顾到大多数,而真正需要帮助的还是那些长期没有工作、家庭极度贫困的而文化水平又很低的人。”
最后,新民乡党委会开会决定,采用抓阄的方式,确定岗位的归属。于是,乡政府找来了一个纸箱,买了60多个乒乓球,24个白色的,36个黄色的,抓到白色的为“中奖”,即可以分到工作。
引来各方争议
在离新民乡政府大院不到100米的一栋破旧四层小楼里,有一间乡政府举行重要会议的大会议室。抓阄当天,刘明芹和其他60多名失业人员在这间会议室里排起了长队,期盼幸运能垂青自己亟需帮扶的家庭。
刘明芹回忆,代表830元月收入的白球与意味着继续失业的黄球,统一放在一个装矿泉水的纸箱里。纸箱侧面被挖了个洞,仅够放进去一只手。监督抓阄的工作人员不时提醒大家要背过身去, “不能看到自己的胳膊。”
刘明芹把手伸进纸箱,她说那时会感觉时间变得缓慢,一堆乒乓球都沉甸甸的,“毕竟每月800多块哪,能为家里解决好多大问题。”
刘明芹抓起一个,又放下去,反复四次,才小心翼翼地抽出手来。“白球!中奖了!”她兴奋地对身边的其他困难户说。
但“好事多磨”,由于工作人员疏忽,箱子里多放了两个白色球。“不着数,重抓!”……此语一出,房间里骚动不已,抓到白球的大声抱怨、没抓到的则一阵欢呼。
又是一轮艰难的等待。这次,刘明芹依然抓到了白球,她坐在旁边长出一口气。也有人坐了“过山车”,从“中”到“不中”,一下泄了气,只能埋怨工作人员的疏忽,埋怨自己“手气太背”。
抓阄事件已过去了几个月,但新民乡街面上的很多人还对这件事情津津乐道。有人认为这安排很公平,因为“命运天注定”;也有人觉得抓阄决定对困难户的帮扶有些轻率,因为“工作未必给了最需要帮扶的人”。
得了工作,也有担忧
抓中白球以后,刘明芹和新民乡政府签订了两年的用工合同,工资一个季度发一次。现在,她每天在2公里长的街道上打扫卫生,每天工作8个小时。
一把笤帚、一把火钳、一把铁锹,还有一辆手推垃圾车,是她的全部劳动工具。由于她负责的路段是乡里最热闹的三岔路口,水果摊、早餐车、摩的队、小商店,都集中在这里。刚捡过几分钟,方便袋、烟头、一次性筷子,又丢的到处都是。可是她没有半点埋怨, “有这个工作就知足了,我想干得好一点,可以长久地干下去。” 除了自己,刘明芹的女儿也每天到大街上,帮她捡垃圾。
“这些岗位,不知道合同到期之后,还能不能继续存在。”乡党委副书记毛明贤对公益性岗位的持续性发展充满了担忧,“全乡有城镇户口约2000人,这其中低保的和长期失业的就有近300人,占15%。‘僧多粥少’,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的前景不太乐观。”毛明贤说,如何在多数人中选出少数的帮扶对象对各个乡镇都是难题,无奈的“抓阄之举”在别的乡镇同样存在。
盘县就业局副局长龚维才说,基层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步履维艰,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工作开展了几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不足,部分乡镇用已迫不得已削减指标。
而对于帮扶对象的确认,龚维才认为并不是最大的困难。“2010年,盘县人劳社局最终确定的全县公益性岗位开发及安置人数为510人,而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不同,确认方式只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就有足够的说服力。”龚维才说。
而管理部门的“公平、公正、公开”却很难让困难户们吃下“定心丸”。已经上岗,享受到稳定工资的人,总担心“自己还能干多久”,会不会被人“抓阄淘汰”;没能上岗,失业在家的人,则“烧香拜佛”期待着下一次改变命运的“抓阄”机会……
|